用镜头打猎,捕获时间的野兽

日期: 2024-09-21 13:01:07|浏览: 12|编号: 9688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用镜头打猎,捕获时间的野兽

摄影究竟有怎样无可替代的魅力?这些捕捉无数瞬间的照片,既是问题,也是答案。

文|王炜

编辑|李莉

图|受访者提供(除特殊标注)

图像是时间和空间在向你眨眼

在时代广场,一名身穿水手服的男子和一名身穿护士制服的女子互相亲吻。

人来人往,但每个路过的人都笑眯眯的看着这里。场景定格:男人倾身,搂住女人的腰;女人向后靠,一手放在两人胸前,手上拿着一件白色连衣裙。

任何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很难不为之震撼,这是“新闻摄影之父”阿尔弗雷德·艾森施塔特在 1945 年拍摄的场景,温柔、美丽,带着历史的烙印。

那一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摄影师曾回忆道:“我拿着徕卡相机跑在前面,回头张望。一瞬间,我看到一个白色的东西被拍了下来。我转过身,按下了快门。”

几秒钟的时间,经典场景被定格,后来成为纪念二战胜利的经典照片。

它完美地诠释了为什么人们总是对影像着迷。它是凝固的空间、记忆和情感,是时间的琥珀。另一位摄影师大卫·赫恩在《摄影师手册》中用更生动的方式描述了时间的琥珀。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摄影:“坐在咖啡馆里,看着其他顾客,想象你的眼睛脱离了身体,漂浮在空间中。当所有的变量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幅完美的画面时,眨眨眼。”

1945年纽约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咔嚓一声,时空一闪。回顾摄影史,很难摆脱徕卡二字。很多时候,帮助人们转录记忆的正是徕卡。在近200年的发展史中,许多人都用徕卡留下了经典影像。除了《胜利之吻》,还有伊尔莎·宾的自拍像、埃菲尔铁塔上的画家、切·格瓦拉的凝视肖像(《勇敢的游击队》)、月球上的印刷版巴兹·奥尔德林等等。曾经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的另一句名言是“当我买了第一台徕卡相机后,它就成了我眼睛的延伸。”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徕卡相机的发明可能与哮喘有关。工程师巴纳克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每当他背着沉重的相机在图林根森林里行走时,他都会思考这一切应该如何做。后来,巴纳克被邀请到竞争对手恩斯特·莱茨的光学设备公司工作,后来他研发出了徕卡相机,一款可以放进夹克口袋里的相机。

之前的历史很多人都知道,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将感光材料放入暗箱,从自家二楼的窗户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风景》。这张八小时影像开启了人类对影像的探索。十几年后,法国人达盖尔和英国人塔尔博发明了摄影术,摄影时代由此开启。由于当时设备的限制,笨重、曝光时间长,几十年来并未受到太多关注和认可,人们以为它只是绘画的一个附属品。

徕卡改变了这一切,它的35mm相机具有革命性,不仅保持了出色的画质,而且更加便携,它的出现结束了“大三脚架”和“大木箱”的摄影时代。

时光荏苒,时代飞速前进。从最初的绳结,到石刻、鼎铭,再到后来的笔墨纸砚、绘画、雕塑,再到胶片、数码,工具在不断革新,人类记录世界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进化。

摄影也在发生变化。2009年,柯达停止生产胶片,胶片时代结束;2017年,尼康停止生产紧凑型数码相机,手机时代到来。

如今,蛮荒时代猿人手中的石头,已变成手机,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的门槛不断降低,人人都能用手机拍出好看的照片,人们可以更便捷地“留住珍贵瞬间”。在岁月的惊涛骇浪中,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与梦想,也能在影像中留存。

如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摄影师,影像之于我们的意义也因此被简化,回归到最原始的情感:倾听生活对我说的话。

2023年,我想过上好日子

图像的变化映射着生活的变化,当时间来到2023年,“生活”的意义似乎前所未有,在开启与重启中,人们更渴望去珍惜,去留住,去品味。

出远门旅游,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清单上都有的。有人想看山、看海、看樱花、看企鹅。有人想去最远的漠河看雪景,作为求婚的见证。有人想带着孩子去最远的漠河。我带爷爷去天安门广场。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如今已经94岁了。

相聚是另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与家人团聚、与朋友相聚、与爱人牵手,是很多人最大的期盼,原来真实的触碰才是最珍贵的,哪怕回到家被父母唠叨,哪怕说一句“我好懒”,也无比开心。

这些瞬间被大家用手机记录下来。

在《人物》里,“The”栏目是我们和读者的一对一见面,我们收集每一个甜蜜、浪漫、感伤或遗憾的“特别时刻”,然后记录下来,把那些平凡人的不平凡记忆传递给更多的人。

透过这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图像,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2023年。

1月份,人们迎来了春节、节假日,回家的人们打麻将、贴春联、放烟花、逛花街、看舞狮……那些照片里,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一条条的鱼,个个胸前系着蝴蝶结。我们看到了最多的笑脸和“第一次”:很多人几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第一次与朋友相聚。远道而来,西北人第一次看到海鸥,南方人第一次看到黄河,第一次放烟花,第一次看到陌生人在户外开心地玩耍,他们说,相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关于一位读者的,他85岁的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她时断时续地忘记或者只记得身边的人,大年初二,小孩子们正围着火聊天,却发现奶奶不见了。他们走出院子,远远地就看到瘦弱的奶奶摇摇晃晃地向他们走来,怀里抱着一捆晒干的玉米棒。照片中,白发苍苍的奶奶穿着一件红大褂,把一把玉米棒递给孩子。她抓着我们手里的玉米棒说:下雪了,炉子里加玉米棒,烧得好就不会冷了。在这张照片下,一位读者写道:奶奶忘记了身边的人,但她从未忘记关心的人。

2月,冰雪消融,人们开始尽情享受生活,过情人节、跑马拉松、看演唱会,他们说:我终于看到耳机里的人了。

其中一位读者给我发了一张牛筋的照片,牛筋正躺在勺子里,呈心形。拍照的女孩说,那天她和他一起吃饭,她点馄饨,他点牛肉面,他把两人都爱吃的牛筋夹到她的碗里。她惊喜地发现,这是一块心形的牛筋,于是主动提出要分享,没想到这块牛筋很韧,两人面对面,龇着牙,往后拉了很远。她写道:和另一个人分享一颗心,不容易。

三月百花齐放,春意盎然,拍了不少照片,樱花、玉兰、郁金香、木棉花、山茶花都已开始绽放,还有一些新朋友,紫叶梅、蓝花楹、紫藤、红花火炬木、重瓣白桂花……他们说:希望大家的心都能像花儿一样重新开始。

我们在花海里看到了一张特别的照片,照片里,一个戴着奥特曼面具的小男孩躺在床上,胖乎乎的小手伸出来遮住了面具的眼睛。发照片的人是男孩的妹妹,她说,她3月份回过家了。晚上,哥哥问:你还能呆多久?妹妹回答:明天晚上就走了。男孩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想戴一会儿面具。妹妹写到:我没有再说别的,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看似坚硬的面具下是一个泪流满面的人。

通过镜头观察世界,我们可以在影像中发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的踪迹。

今年,摄影师黄操最直接的感受是街上的人变多了,很多消费场所都排起了长队。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衣着比以前更夸张、更大胆了。”黄操说,过去人们早已习惯了出门打扮,春天穿衬衫,夏天穿短袖,没有太多的变化意识。但现在,整个世界都在面对变化和未知,人们更愿意打扮自己、展现自我,让生活更加精彩。

尽情享受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丝光芒,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这个春天,黄草带着小米手机流浪在北京、云南、深圳的街头,记录下了许多感动的瞬间。

其中一张照片很有冲击力,照片里,背景是手里拿着鱼的老板和微笑的老爷爷,而前景却是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女孩。

黄曹回忆,那天他在鱼摊前遇见了这个小女孩,她留着刘海,眼睛明亮,站在鱼缸前,好奇地看着水中游动的鱼儿。黄曹拿出手机,打算拍下照片。看着这可爱的一幕,故事又出现了转折:鱼摊老板也注意到了这个女孩,猜到她特别喜欢鱼缸里的鱼,就抓起一条给她看。让人吃惊的是,鱼突然在老板手中跳了起来,溅起水花。女孩吓了一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老板手里的鱼把小女孩吓哭了

这一幕,被定格在了黄草的手机里。

黄草还保存了一张深圳海滩的照片。当时,深圳连日阴天,雾雨交加中,海对面的香港已消失在视野中。直升机拍摄时,一名身穿白衬衫、皮肤黝黑的男子突然出现在镜头中。他呆呆地站在岸边,望着直升机,“一直盯着看,直到它消失不见”。黄草说:“这张照片会给人很多幻想和期待。”

此外,他还拍下了用手喂海鸥的孩子,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头发飞扬;还有在海滩上奔跑的女孩,不知道是否被海风吹得眼花缭乱,正用手捂着脸……

很多年前,摄影师埃米特·高文就说过:摄影是处理人人皆知却又忽略的事物的工具。随着生命的活力,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变得更加珍贵。为此,更多人选择回归生活,忘却生活,把握生活中每一丝光亮,记录下每一天的情感表达。

只需按下相机键的一秒,生活便变得浪漫、繁华,所有的记忆都可追溯。

敏感的人看到生命的光芒

喜欢记录生活的人,不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不只是摄影师,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总有不少人,对生活充满真诚,记录美好。

演员张颂文是一个喜欢摄影的人,对于他来说,记录生活几乎和吃饭、生活一样自然、不可缺少。

在他的微博上,经常能看到有趣的画面。风吹过梅花,花瓣落到地上,但主人决定留着它们几天再扫掉;南方春天百花齐放,蔬菜长势喜人,张颂文站在菜地里和菜农聊天;横店化妆间外两只小松鼠每天都会来敲窗户。人们把零食放在窗台上,吃完之后,继续敲窗户……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瞬间,张颂文总能捕捉到那些微小的亮光。在他看来,生活是人类的养料,生活中,遇到值得拍摄的瞬间,就应该记录下来,“拍就对了”。

几年前,《人物》的作者在郊区的小屋里认识了张颂文,那时《风中一朵雨做的云》刚刚上映,他的表演大受好评,但没人知道这个人从哪里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那是一处远离城市的农家小院,安静却荒凉,周围散落着菜园、荒地、蜂房和坟墓。但它却符合张颂文对住所的所有要求:视线范围内不能有信号塔;饮用水必须是地下水;周围必须有森林和河流;全村除了他之外,其他都是本地人。他在自家院子里种了核桃、香椿、银杏、柿子和枣树,还搭了梯子。沿着楼梯可以爬到屋顶,晴朗的夜晚,还能看到满天的星星。

他能找到蚂蚁窝,知道二月兰花盛开的日子,研究刺猬在地下挖洞的能力,还喜欢通过追逐村民来彻底了解野菜和钓鱼的情况。

这些无用的、有趣的、甚至奇怪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中那些痛苦的、伤心的、遗憾的时刻,都被他储存起来,化为表演的养分。

近几年,张颂文被更多人看到,尤其是今年的《奔跑吧》,让这张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面孔刻在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心里。姚晨曾评价他“表演行云流水”,网友称他是“教科书式演技”的演员,他经典的表演片段被上传到网上,很多人围观追忆。但他总说:“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演的,我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

编剧史航曾在采访中向《人物》讲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有一年春天,演员王悦意去横店看望正在拍电影的张颂文,拍完戏,两人一起去菜市场买菜,菜摊的老板举着手机,声音开得很大。一般人要么让她小声点,要么赶紧买完菜走人。但张颂文接过菜,拦住话头,“姐,你在跟谁说话?你小学同学?我今年60岁了,这些年一直跟你保持联系,我是个很幸福的人。”

这是非常“张颂文”的场景。无论年龄、工作还是名气,他始终保留着对生活的热情。4月18日,小米宣布张颂文将担任“小米影像总监”。影片中,张颂文“重回”熟悉的菜市场,四处走走,路过新鲜的蔬菜、遛猫、卖气球的女孩,还有他之前饰演过的鱼贩。

那一天,张颂文用小米手机记录下了那些让他感动的画面,其中一张照片很有意思,照片里,一位爸爸背着孩子在打电话,孩子的小手从后面伸出来,递过一串糖葫芦放在爸爸面前,阳光下,看见爸爸微笑的脸庞,张颂文拍下了这一幕。

这些细节也说明了张颂文与小米之间的契合与共鸣:作为一个懂摄影、爱摄影的人,张颂文有一双不亚于“专业摄影师”的眼睛,喜欢观察和捕捉生活中最感动的瞬间,这是他记录人文的重要工具,而人物的成功塑造也归功于这些洞察与记录。

一个人如果选择热爱生活,看到生活的光芒,生活也会回报光芒。正如施航所说:“我觉得他用心吃每一粒米,这样到最后才不会饿肚子、饿到肚子空空的那种人。广东人喜欢说‘一碗幸福的茶饭’,我想不管颂文有多出名,他想要的还是那种幸福的茶饭。”

作为人文影像的引领者,小米对于影像的理解与张颂文不谋而合,用影像去关注人文、记录人文,一直是小米的追求。

小米已组建全球领先的光学、算法、芯片、画质团队,着手在手机影像系统的光圈、视场、焦距、镜头设计等关键领域进行突破,此次与徕卡的合作,为普通人的创作带来经典加持,让人们更便捷、更专业地记录美好生活,成为“人文科技的创造者”。

近日,“2023小米徕卡影像大赛”启动,小米邀请张颂文作为影像探索者,呼吁更多影像爱好者加入到以影像为语言的创作中来,记录生活,讲述心中的故事。

很多摄影师开始了自己的记录。“人文影像”记录下生动的世界。这里不仅有黄草镜头下街头的烟火,还有张内贤镜头下孩子们的天真与趣事。体育老师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身边的孩子。一张色彩斑斓的照片里,两个男孩趴在桌子上,嘟着嘴,用力吹着乒乓球;角落里还有另外两个男孩。一个男孩低着头盯着球,幸福感从画面中溢出。

此外,小米搜集的照片中还有书房里被书本和灯光紧紧包裹的女孩、抱住主人膝盖讨食的小狗、小船和波光粼粼的河面、一对背着写有“喜”字的年轻人……

摄影究竟有怎样无可替代的魅力?这些捕捉无数瞬间的照片,既是问题,也是答案。

为了这种“凝结”,摄影爱好者每天都像猎人一样外出打猎,把镜头当成猎枪。人生充满不确定性,遇到什么往往取决于运气和生活给予我们什么。而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未知与惊喜的感觉会让你陶醉,流连忘返。

留下的图像是摄影师独特的记忆,也是摄影师与世界的联系。正如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所说:“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将所有的记忆都带入摄影中。”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如今,借助科技,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打猎”,拿出小米,按下快门,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街道上记录自己的生活。

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的故事都展现在手机相册里,等待时间的回放。

(本片所有照片由拍摄,部分样片由张颂文拍摄)

人民2023写作课程启动

点击图片购买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你不点赞人民号,你不仅会错过我们最新的推送,还会错过我们精心挑选的封面图!点赞人民号,不再错过精彩故事。希望我们能像以前一样,每天在一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