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赞美人、感动人——《魅影精灵》因美而生

日期: 2024-09-24 14:02:39|浏览: 20|编号: 976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用镜头赞美人、感动人——《魅影精灵》因美而生

吴中艺术家朱汉举新书《幻灵》近日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发行。朱汉举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摄影),第二十七届全国美展评委,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双年展金像奖。他长期在人像摄影艺术上探索,通过不同的题材和人物造型,以超越常人的眼光去观察人,用光影雕琢画面,使独具个性而又平凡的个体在光影中创造出生动、唯美、健康的形象,给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展现了作者精湛的摄影技巧和人像摄影艺术的无穷魅力,书中所选作品不仅画幅高,主题鲜明,定位正确,艺术性强,风格典雅。中国文联文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逸轩为该书撰写前言,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著名摄影家王文澜,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鲁愚、王晨、潘朝阳、刘军等专家学者为该书撰写推荐。

朱涵菊摄影作品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2019年,我应邀参加第二届苏州文创峰会,抽空参观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十多年来,我已参观过四五次展览。这是我看得最仔细、了解最多、收获最多的一次,主要感谢韩菊的陪伴和指导。

2002年,苏州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先生受苏州市政府邀请,负责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当时已经年逾八十的贝聿铭先生说,这是他一直梦想的一次真正的“回归”故乡,新馆就是他的“小女儿”。2006年落成的新馆可以说是一个“绝妙杰作”,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与贝聿铭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相结合,同时又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贝聿铭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设计艺术大师,看过不少关于他的专著和传记,这次参观之所以欣喜若狂,主要是因为韩巨以专业摄影师的视角,分析了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光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如何将苏式传统建筑、园林结构特点与现代主义的几何构图有机地结合起来。空间的错落布局,玻璃的通透与反光,让光线与空间产生多样的变化,为摄影师在此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让光去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而摄影被公认为“光与影的艺术”,生活工作在苏州的朱涵菊用专业摄影师训练有素的眼睛,将贝聿铭“光就是建筑色彩”的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在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并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摄影创作,进一步融合、吸收、刻画、记录和体现这份“光”。

《幻影·精灵——朱汉驹摄影作品集》即将出版,朱汉驹让我写几句话,谈谈我对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朱汉驹今天摄影艺术成就的理解。

先说人。朱汉驹的摄影启蒙,来自当照相馆摄影师的父亲。虽然我从未见过老人,但汉驹哥曾生动地向我描述过他小时候父亲摆弄着一台旧皮相机给顾客拍照的情景。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大学时教我们摄影的万洪海老师。我是学新闻专业的,当时新闻系刚刚成立,师资队伍尚未齐备,系里请来甘肃画报社的万洪海老师来教我,洪海老师给我们上新闻摄影课。万老师是上海人,我记得他曾在上海一家照相馆当过学徒,新中国成立后,到西北当摄影记者,2007年,他的名字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列入“从事摄影五十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名单。万老师用师傅带徒弟的老办法给我们上课,特别注重摄影基本功的培养和实操练习。记得当时我们六个人一组,共用一台国产凤凰相机和一卷乐凯胶卷,经常到黄河附近进行实地教学。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自己六次按下快门的机会,希望能够拍出像吴印咸或卡蒂埃·布列松那样流传千古的照片。当时每个组自己冲洗胶卷,每人挑出两张自己最好的照片。对满意的作品,万老师会从构图、纪实性、冲洗效果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点评,每个人也能谈谈自己的创作心得。然后万老师会展示他当天现场拍摄的照片,最后他给我们展示了几张国内外大师同类题材的作品幻灯片。说实话,对于新闻学这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觉得万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最真实、最有效的典范。

朱汉菊目前也从事人像摄影,在苏州经营着两家婚纱摄影店,我想这和他父亲的家风以及师出同门有关。

韩菊的“人与人和谐”还体现在他谦虚、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上。在北京学习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为同学们拍摄摄影作品。毕业后,他与青年舞蹈家吴宏志、青年艺术家王磊等同学合作,进行了不少跨界融合的探索和实践。本书中就有他们完成的不少作品。

再说地理优势,苏州自南宋以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中心,也是明清两代官织所在地,这里出产的丝织、刺绣、印染、朱漆、玉雕、家具、桃花坞木制品、木刻等作品远近闻名。明代张翰《松窗梦·匠人记》记载:“江南最奢侈者,三吴也。吴制器美,人以为不美则不贵。四方重吴,吴愈技愈精。”经过几千年文明传承,苏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苏州工艺之乡,尤其是朱汉居所工作的吴中,这里工艺种类繁多,能工巧匠云集,是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工艺门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生活在这样的地域氛围中,朱汉居的摄影创作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份“匠人精神”,因为他深受邻居的影响。他说,早年为奥地利超级摄影之旅(简称“奥赛”)创作人像时,为了在照片上呈现出最佳的光影效果,他精心打磨了摄影作品,力求在作品上呈现出最佳的光影效果。为了制作模型,他与木匠一起尝试在纤维板上凿出各种形状。数百块纤维板被用来制作几何孔。

最后说说时机。韩巨在中国文联高级研修班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10年来获得了上千个国内外摄影奖项。听到这话,大家都很震惊,我注意到,也有人露出了怀疑的神色,包括我在内。直到看到他工作室包括走廊两边的墙壁上,都贴满了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我的疑虑才彻底打消。苏州工匠的手艺向来精湛。他也擅长经商,所以这或许也是他的经营策略之一。但他最看重的,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摄影金像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没有改革,没有开放,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父亲当时不管有多能干,多有才华,也只能是照相馆里的一名摄影师,想要在专业和事业上取得大的突破和飞跃,几乎是不可能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上海读中学的贝聿铭,曾三次在家乡苏州度过暑假。他和表兄弟在狮子林玩耍的情景,是他最难忘的童年记忆。18岁重游狮子林时,他意气风发,恋恋不舍,写下了“云林画昔无双”的题词。我想,这短短的七个字,不仅表达了他对少年时代的追忆,也表达了他对曾参与狮子林建设的元末明初大书画家倪瓒艺术风格的仰慕,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贝先生大半生从事建筑设计生涯的境界与追求。

最后,谨把这句话献给已年满40岁的韩菊,希望他在融汇多流派之长,形成自身风格之后,在“脚力、眼力、脑力、文力”上多下功夫,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更上一层楼。

2020年7月9日,北京

(作者是中国文联文学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傅宜宣。)

名家推荐

朱汉举

国家一级美术师(摄影)

個人資料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奖获奖作品

第九届中国十大肖像摄影师

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评委

第26届全国美展最高奖评委推荐优秀作品荣誉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华肖像摄影学会理事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新文学艺术拔尖人才

第五届江苏省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

江苏省委宣传部首批紫金文化艺术人才

江苏省第二十三届摄影艺术展评委

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文艺奖、摄影奖

江苏省第二十二届摄影艺术展金奖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摄影行业协会副会长

荣获第八届苏州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

苏州市委宣传部姑苏宣传文化领军人才

苏州市第二届优秀中青年艺术家

苏州市吴中区东吴文化艺术大师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政府高技能人才标兵

苏州吴中高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PSA美国摄影协会国际摄影沙龙成绩位列全球前十

跻身世界十大华人摄影师之列

2012年IPA国际十佳摄影师

PSA中国国际摄影师十年

2016-2017年度全球华人摄影家成就奖

年度十大公益人物

2018年度中国微爱慈善大使

2018年度贵州伟爱公益大使

个人故事

编辑出版过《姿态构图》《创意人像摄影》《幻影·精灵》等书籍并在北京、平遥、连云港、奈曼、三门峡、吉林等城市举办过七次个人摄影展。

在国内外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2000余幅,在全球80多个国家的摄影比赛中入选并获奖数千个。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