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磷镀层优缺点及技术指标
镍磷镀层(ENP)是一种化学镀技术,主要用于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蚀性、耐磨性、硬度和润滑性。镍磷化学镀层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镍磷电镀的优点
1. 涂层均匀性好
采用化学沉积法可获得非晶态Ni-P合金镀层,镀液能到达的地方,工件形状不受限制,不变形,能化学镀较深的盲孔、复杂型腔,形状复杂的零件也能获得均匀的镀层,能很好地覆盖在盲孔、深孔、精细结构等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在拐角处或边缘凸起处无过分明显的增厚,即仿形性好。镀后不需打磨,沉积层厚度、成分均匀,不需外加电流。为非晶态均匀单相组织,无晶界位错,无化学成分偏析,避免了电镀形成的拐角效应等缺陷。此外,还具有较高的光洁度。
2.涂层附着力好
涂层对钢体产生压应力(4MPa),涂层热膨胀系数与钢相当,因而具有优良的附着力,一般在300℃~450℃下处理后的合金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增加,一般在350℃以下不会起皮、脱落、产生气泡。
3.涂层硬度高,耐磨性优良
该涂层硬度高、韧性低、热导率、电导率低。其抗拉强度超过,与许多合金钢相近,涂层硬度和伸长率超过电镀铬,弯曲无裂纹,适用于精密零件的磨损防护,但不适用于反复弯曲、拉伸等剧烈变形的零件。热处理后硬度可达,但在320℃时开始晶体转变,耐磨性增强,抗腐蚀性减弱。经此技术处理后,金属表面硬度可提高一倍以上,在钢、铜表面可达Hv 570。热处理后涂层硬度达Hv 1000,涂层后工模具一般寿命提高3倍以上。
4.耐腐蚀性能优良
由于镀层为非晶态,不存在晶界、位错等晶体缺陷,为单一均匀结构,不易形成电偶腐蚀,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耐蚀性。镍磷镀层均匀性好,拉应力小,致密性好,为防腐提供了理想的阻挡层,可明显提高基体的耐蚀性能,从而延长金属件的使用寿命。在碱、盐、高温油、有机介质和溶剂、酸性气体中均有耐蚀性,对还原性酸(盐酸)也有较好的耐蚀性。经用硫酸、盐酸、烧碱、盐水等进行逐年试验,其腐蚀速度比不锈钢低。
5.耐磨性好、光洁度高
由于催化处理后的表面为非晶态,即基本处于平整状态,具有自润滑性,摩擦系数小,不粘性好,耐磨性高。在润滑条件下,可代替硬铬,适合在运动部件上使用,以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催化后镀件表面光泽度为LZ或▽8-10,可与不锈钢制品媲美,呈现亮白色的不锈钢颜色。工件涂装后,不影响表面光洁度,无需再加工抛光。
2. 镍磷镀层不足
1.成本高
与传统电镀工艺相比,化学镀液稳定性差,成分复杂,增加了镀液维护、调节和再生的难度,且化学药品用量大,工艺时间和能耗较大。与其他电镀方法相比,镍磷化学镀沉积速度较慢,影响生产效率。与电镀相比,
2. 工艺控制复杂
化学镀过程中的温度、pH值、络合剂浓度、还原剂浓度等因素需要精确控制,否则会影响镀层的质量。虽然理论上镀层厚度应不受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如溶液成分、温度等)的影响,镀层厚度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3.磷含量控制
涂层中磷含量的变化会对涂层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需要精确的控制。
3.镍磷电镀技术指标
涂层厚度:可控制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一般要求涂层厚度为10-50μm。
磷含量:通常在5%~15%之间,可调节以获得不同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硬度:随着磷含量的增加,硬度也会逐渐升高,一般要求Hv 550-1100(相当于HRC 55-72)。
耐腐蚀:按照ASTM B117盐雾试验,具有数百至数千小时的耐腐蚀性能。
结合强度: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应大于或等于电镀镍的结合强度,结合强度可达15kg/mm²以上,通常用拉力试验、剥离试验等方法测定。
综上所述,镍磷化学镀在硬度、耐蚀性、耐磨性、光泽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在成本、工艺控制、环保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在选择是否采用镍磷化学镀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和工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