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固体酸催化剂上的生物质转化

日期: 2024-06-08 19:08:27|浏览: 71|编号: 726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论文)浅谈固体酸催化剂上的生物质转化

基于生态自然视角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分析 徐云芳 (编号:440232198708066022510070) 摘要:文化产业园区是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应通过空间集聚实现集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文化含量丰富的产品内容,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园区的多种功能。 设计导言进入初级阶段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有战略意识,体现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思路,在保持数量、注重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增长。生态自然观理论是传统生态伦理下人与自然互动的产物,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内涵上讲是对自然环境朴素直观的认知,从操作性上讲是顺应自然、因时制宜,谋求万物与人的有机共生。一、文化产业园类型 (1)旧厂房、仓库改造:现代创意产业园。随着大城市的产业升级调整,大工厂相继迁出城市,留下废弃的旧厂房、仓库。 由于其空间宽敞明亮、租金便宜,加上政府“退二进三”的政策,它们往往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策源地,实现工业建筑向文化产业园区的华丽转身。

国内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都是通过改造旧工厂、旧仓库而发展起来的,如台湾的华山1914、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等。这些创意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原有建筑,创造发展创意产业的空间,保护历史文脉,将文化产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融为一体,实现了建筑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的良好融合和相互促进。(2)高校合作: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高校或科研机构作为新技术的发生源,可以不断研发出新技术;同时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培养和吸引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是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的地方,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因此,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发展文化产业园区也是一条重要途径。 如北京清华科技园以清华大学为依托,上海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以上海同济大学为依托,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3)传统特色型: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依托一些传统特色物质文化区,融合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如由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原客家村落改建而成的深圳观澜版画原创基地、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等。

传统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效结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特点分析(一)文化产业园区通过空间集聚实现集聚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类产业的企业集团通过区域关联、功能关联或目标关联等方式在空间上的集聚,既包括同类企业的集聚,也包括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配套服务业的集聚。一般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有主导的专业产品,二是以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集聚地,三是由于产业链的关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具备业态。产业集群是在集聚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扩散而实现的,使参与经济活动的中小企业获得效益。 产业链的关联提高了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减少了新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所必须支付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径。(二)文化产业园通过新理念、新技术实现生态化。生态产业园具有以下特点:定义一个利益共同体,将其纳入规划设计;通过替代有毒物质、减少或消除CO2排放、交换副产品、综合处理废弃物等方式,减少生态产业园对环境的影响或生态产业园的生态足迹;通过采用灵活的设计建造技术、热电联产和分级利用等方式,提高能源效率;通过采用灵活的设计建造技术、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通过建立生态产业园与周边地区的供给关系,将生态产业园纳入区域发展网络;从企业共同体整体的角度考虑单个企业的行为,并以此不断提高环境绩效; 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鼓励企业实现既定的环境绩效目标;利用经济手段限制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质和能源的闭环循环,建立管理者和员工的培训教育制度,以适应不断采用的新策略、新方法、新技术,提高园区的系统绩效;吸纳新的企业填补企业群落的“生态位”或补充现有的企业。

3.基于生态自然观视角的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分析 (一)基于生态自然观视角的规划设计理念 生态自然观注重人与自然互动的整体性,要求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强调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更要关注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通过对某地文化产业园开发条件和发展现状的初步评估,一方面可以进行合理的规划配置,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地域景观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相应的休闲、求知娱乐、健身创意、教育等文化产业的产生,提升地域艺术氛围和人文内涵。项目理念契合地块内独特的地貌和植被景观,以大尺度的空间理念进行规划设计,注重整体设计布局与原有地貌,即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协调。 在合理的平面构图和功能分区基础上,利用地形处理、植物配置等手段,营造高差和空间转换,平面构图线条流畅,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追求自然、朴素的规划效果。(二)基于生态自然利用土地资源的生态场地设计理论生态场地设计以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和更高的效率”为出发点进行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场地要素,使规划、设计、建设策略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合理的生态场地设计应具有指导性和策略性,通过构建适宜的场地利用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场地破坏,节约建设成本和建筑资源,减少浪费。充分利用现有植被,建设花坛、草坪,减少硬质地面铺装,或多采用植草铺装,同时兼顾美观与实用,最大限度提高绿化率,增加绿化覆盖面积。绿化景观注重平面的艺术视觉和垂直方向花、灌、乔木的交错布置,形成全维立体绿化景观,增强场地的美感和艺术性,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三)构建文化生态氛围,打造公共开放空间考虑到大多数新建的城市区域由于缺乏历史积淀,会呈现景观规划单一、缺乏特色。考虑到大多数新建的文化公园由于缺乏历史积淀,会呈现景观规划单一、缺乏特色,为营造多元化、复合型、独具特色的文化历史景观,规划具体分析了城市的自然演变和发展历史,以挖掘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作为项目开发设计依据,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力求体现历史传承和人文精神的特色,以文化吸引游客,以环境感化游客。设计利用场地现有地形地貌,通过合理组织视觉通廊和视点,将开放的绿地贯穿公园每个角落,将建筑外的开放空间塑造为市民交流、文化互动的活力场所。

通过各类功能节点的设置,强调公园游览的不同体验,包括原始淳朴的生态体验、新奇的自然体验、深厚的文化体验。结语综上所述,生态自然观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在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如何在保持区域原有文化精髓的前提下,构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的生态自然系统,将高雅艺术、优雅人文景观与原生态、原生态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营造清新宜人的城市环境,是项目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参考文献[1]乔峰.生态自然观视域下的河洛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04:321-324+329。[2]李静.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3] 冷默. 文化与产业融合:鄂尔多斯大秦直路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笔记[J]. 美术教育,2013,02:164-165. 周攀(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摘要:固体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强、选择性高、易回收利用等优点,在生物质转化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5种固体酸催化剂在生物质水解中的应用特点,并对5种固体酸的催化活性做了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生物质;催化活性 引言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的碳资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转化为燃料和其他化工原料或产品[1]。可溶性碱、酸、盐等常见催化剂在生物质转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分离困难、毒性和腐蚀性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广泛使用。与传统生物质液化所用的酸碱催化剂相比,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对设备腐蚀小、产品易分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2]。目前,生物质水解常用的固体酸催化剂有H型沸石、过渡金属氧化物、阳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固体酸和杂多酸化合物等。 54 科学论坛 2015年2月(第1期)第3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