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法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回收铬的研究

日期: 2024-06-19 08:08:24|浏览: 58|编号: 7489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电解法处理高浓度含铬废水回收铬的研究

2011 年 12 月 第 11 卷第 6 期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 V 01. 11N 0. 62011 年 12 月文章编号: 10 0 9 . 6 0 9 4 ( 20 11 ) 0 6 —0 0 4 3 —0 3电解法从高浓度含铬废水中回收铬的研究*雷迎春 (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太原 030 0 0 8 )摘要:采用电解法处理质量浓度为 2. 6 ~10 . 4s/L 的含铬废水,研究了电解电流、电解时间、NaCI、H2SO4 对去除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NaCI能提高溶液电导率,穿透阴极表面生成的致密的Cr(OH)膜,从而降低阴极极化;同时能活化铅阳极表面生成的PbO膜,降低阳极极化。在溶液中添加NaCI可提高Cr(VI)的去除率。最佳工艺条件为:Cr(VI)质量浓度7.8g/L,电解电流1.4A,电解时间10min,NaCI加入量2g,H2SO4加入量2mL,温度25℃。

此时Cr(VI)的去除率为99.9%。关键词:环境工程;电解;高浓度含铬废水;去除率;正交试验;最佳工艺条件文献编号:X703.1文献编号:ADOI:10.3969/j.isn.1009—6094.2011.06.0110引言镀铬层性能优异,有三大优点:1)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镀在工件表面可以提高其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2)本身耐腐蚀,可提高镀件的耐腐蚀性能;3)作为防护和装饰性镀铬层,广泛应用于汽车、自行车、家用电器、日用五金制品、仪器仪表等行业。但镀铬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r(VI),处理起来比较困难,限制了镀铬层的应用。 国内外对镀铬废水的处理经历了化学法(1-1)、离子交换法[4-18]、气浮法[12]、生物法[13]等几个阶段,有效地控制了电镀行业的水污染。但这些方法处理的废水质量浓度较低(<500 mg/L),且工艺复杂,投资费用高,需投加化学药剂,污泥量大,处理费用高。近年来,一些关于高水质浓度含铬废水处理的研究报道,有采用生物法(1570 ms/L)、利用FeSO4/H2O2形成试剂的催化氧化法(2959 ms/L)。

但这些方法处理时间较长(生物法),而且需要后续工序对铬渣的提取(沉淀法、用试剂催化氧化法),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业生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了Cr(VI)质量浓度为2.6~10.4s/L废水的电解处理,通过电解处理强酸性、高质量浓度的含铬废水,将Cr(VI)还原为C、+和纯铬,然后以Cr(OH)形式去除Cr(VI),沉淀,同时回收纯铬。1实验1.1原理根据法拉第定律AW=A=zzxdIt=1·24×10/1,Xh,可以严格计算出还原Cr(VI)所需的电量。对于高浓度。 5×』.yO)Icr(Ⅵ) 水中,Cr(Ⅵ)含量测定结果为2011@126。 玉米 。 5×』.yO)Icr(Ⅵ) 水中,Cr(Ⅵ)含量测定结果为2011@126。 玉米 。 5×』.

0 0 3 + H 2 0 = 0 2 0 + 2H + 2 E + (1)在pH值为2.0~6的稀溶液中。 0, Cr 2 0 ; 一 + H 2 0 = 2H C r 0 4 - = 2H + + 2C R O ]4 一 (2)电解处理含铬废水时,溶液 pH 值小于 3. 0时,主要阳极反应为 2H 7 0 = 0 2 0 + 4 H + + 4 e 一 (3)主要阴极反应为 c r 2 0 ; 一 + 14 H + + 6 e 一 = 2C 0 0 3 + H 2 0 = 0 2 0 + 2 E + (4) H 2 0 (5) c r 3 + + 30 H 一 = C r (O H ) + (6)由于阴极表面附近有大量氢气放出,由于液相传质问题,导致阴极表面附近pH值升高,当pH>3.0时,Cr(Ⅵ)开始还原,纯铬沉积在阴极表面。C r o i 一 + 8 H + + 6 e 一 = C r + 4 H 2 0 ( 7 )此反应的电极电位为0.0098619[C 黼一]+ 0.00986 PH( 8)1.2.设备与仪器阴极材料为18-8不锈钢。

主要仪器:DH 1716-2D 中功率直流电源,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721 分光光度计,上海光学仪器厂等。1.3 实验方法本文采用模拟废水,以 CrO2 (分析纯)和蒸馏水配制,Cr(VI)质量浓度为 2.6~10.4 g/L。每次试验做 3 个平行,试验温度为 25 ℃。根据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Cr(VI)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为 0.2 mg/L。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 Cr(VI)的质量浓度[6]。 采用正交设计表L16(45)设计电解工艺条件及添加剂,影响因素及水平列于表1。2结果与讨论2.1正交试验结果正交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2.2结果与讨论本次正交试验影响因素较多,用方差分析法测得的实验数据误差过大,因此本文采用极差值法对各因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大小进行排序,进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表1正交设计因素及水平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