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康复训练一大利器——反转拍

日期: 2024-06-27 03:07:37|浏览: 14|编号: 7666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视力康复训练一大利器——反转拍

反向射击的英文名称是。

反转拍又叫双面镜、蝴蝶镜/拍、调整训练镜/拍、双面调整训练器/拍/镜。我们说的反转拍一般是指“正反球面镜面反转拍”,除此之外,还有棱镜反转拍、线性偏振光反转拍(偏振光反转拍)、红蓝镜面反转拍、偏振红蓝反转拍、交替正反球面镜面翻转拍等等。这些“拍子”看上去像兄弟,但功能和用途却各有不同。

今天主要讲一下应用最为广泛的“正负球面镜片反转球拍”。

正负球面镜片反转球拍就是“近视远视反转球拍”,一般由两副(四片镜片)组成。如果把反转球拍想象成一只蝴蝶,那么每个“翅膀”上的两片镜片度数相同,两个“翅膀”上的镜片度数不同。比如,一个“翅膀”上的两片镜片是+1.00DS(100度远视镜片),另一个“翅膀”上的两片镜片是-1.00DS(100度近视镜片),度数相同,符号相反。反转球拍有一个手柄,相当于“蝴蝶”的尾巴,使用时需要握住这个“尾巴”,做“反转”动作。反转球拍的镜片一般采用树脂镜片(不同厂家镜片的材质和质量差别很大),镜框采用塑料或树脂材质。 反转拍的参数会在拍框上标注,比如“+-1.00DS”,正反球面镜反转拍的参数一般有+-0.50、+-1.00DS、+-1.50DS等,一直到+-6.00DS(其中+-1.00DS~+-2.50DS是最常用的,其他都是特殊规格,用的比较少)。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参数,一般一个病人过渡的时候需要用到几个参数。

正反反转效果

1、增大弱视眼调节范围,改善调节功能不足;

对于弱视、远视患者来说,调节功能不足的严重程度等于弱视的严重程度。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调节功能就相当于人眼的聚焦能力。弱视治疗中最重要的是视网膜成像的质量。对于一个治疗初期调节功能不足的患者,视网膜成像质量不会很高。这就好比一个只能用自动对焦的傻瓜相机拍照,却不能用手动对焦的单反相机拍花瓣上的蝴蝶的人,即使有人帮你调焦(戴着眼镜),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照片也会“模糊”。那些刚开始用单反相机,拍了很多模糊照片的人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反向拍摄科学熟练地使用后,眼睛会在不同的外置球面镜片的引导下不断做出各种深度调节,患者的调节范围会不断增大,最终接近他那个年龄应该具备的调节范围。所谓的调节范围,就像相机镜头的光学变焦倍数,从无变焦、小范围变焦到深度变焦,是质的变化。

2、提高调节灵敏度(调节速度),改善调节滞后;

我们还是用相机来比喻,调节感光度就好比相机的对焦速度,对于自动对焦摄影来说,对焦速度快就意味着可以更精准的捕捉瞬间。体育报道中刘翔的跑步镜头高清定格非常帅气,即便是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距离跑道很近的地方,用普通相机也拍不出来。这是因为专业发烧友相机的对焦速度和快门速度都非常优秀。人眼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动态环境下成像,好的对焦速度(调节感光度)可以保证视网膜上始终有清晰的成像,这对于弱视的治疗非常有用。使用反拍就是“反”和“看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后就要求“反”快和“看清楚”。这部分如果没有用过反拍的话,是很难理解的。比如大家上学的时候应该都经历过。 趴在书桌上看书时间长了,抬头看远的那一刻就会模糊,要“调焦”才能渐渐清晰。有些人靠“揉眼”就能看清楚。其实揉不揉眼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人眼调节系统的“再调焦”。因为连续看书时,调节系统总是聚焦在近处的书本上。这个焦距在看远处目标时会影响成像,需要重新调焦。用反光相机就是用上面的镜片去诱导,反复调用眼睛的“调焦”系统。调节灵敏度是如何变化的呢?长期不运动的人会发现身体沉重,动作变形,准确度降低,力度不准。 但跳来跳去,身体就灵活了,从一个经常踢得不准、把“毽子”踢丢的“毽子杀手”,变成了一堵迎难而上、轻松应付、动作难度不小的“墙”。这就是所谓“灵敏度”的意思。调节幅度相当于体育锻炼中的“伸腿”运动,调节灵敏度相当于李小龙的“一秒钟抬腿踢三次”。

3.促进准确的视网膜成像;

倒置摄像机的这一功能正是上述两个功能综合的结果,倒置摄像机在弱视治疗中的最终目的既不是调节幅度,也不是调节灵敏度,而是视网膜的精确成像。

4.促进融合和立体视觉,提高融合会聚能力;

人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也是由它的使命决定的——因为人类90%以上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取的。弱视治疗的早期阶段就是为高级视觉功能“铺路”,所谓的高级视觉功能就是双眼视、立体视、扫视等。对于合并双眼视功能障碍的患者,双眼视功能训练需要成为治疗中后期的重点,这时翻转摄像机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翻转摄像机的使用分为单眼交替使用和双眼使用。双眼使用时,两眼通过前方的翻转摄像机镜头注视同一目标,两眼捕捉到的图像经过视觉中枢处理后会融合成一幅图像。翻转摄像机每翻转一次,刚刚融合的图像就会被打断,眼睛和视觉中枢需要立即处理刚刚翻转的图像。 一遍又一遍,就是一个双眼视觉训练的过程。融合和立体视觉并非只是平面画面的“图像组合”,还伴随着复杂的调整和会聚(眼球的内外旋转)。所谓的“融合会聚”是指由于融合的需要而引起的眼球的内外旋转。这些复杂的双眼活动可以通过小型的翻转相机进行训练。前面提到的特殊翻转相机,如棱镜翻转相机、红蓝镜翻转相机在这方面有更具体的功能。

5.防治近视功能;

弱视和近视是两种相对独立的屈光不正,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视的深层机制至今仍是一个谜,目前仍没有办法“治愈”近视,所以请记住“近视是不可逆的”。大部分弱视训练模块,无论是印刷品、塑料玩具、仪器、软件、还是视频,都是近距离训练,因为要最大限度追求画面的精细度,如果一直进行这样的训练,就会诱发近视加深。通过科学地运用反转拍摄,可以定期中断近视眼轴延长的“引擎”,让近视加深的速度慢一些,再慢一些。反转拍摄对近视的防控作用,也是调节敏感度增加的结果。从目前最被认可的近视形成假说——远视离焦理论来看,因为视网膜成像的精准,眼轴会失去进一步延长的启动动力,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

6.检查目的:调整灵敏度;

以上五点是反转拍子的治疗训练作用。除了这些作用外,反转拍子还可以用于检查,既可以检查调节的敏感度,也可以检查调节的幅度。弱视儿童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调节敏感度,不仅可以获得训练价值,还可以知道孩子的眼睛是否在最佳调节状态下工作。这项检查也用于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更高阶的反转拍子。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