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德盛:央企与民企优势互补的深度合作
7月,烈日炎炎,罗源湾畔,装卸车辆在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施工现场不断来回穿梭,工人们忙碌着公辅配套土建。随着宝钢与德盛镍业的联合重组,全球最大的绿色不锈钢基地正逐渐在罗源湾畔崛起。
据了解,截至3月底,宝钢已增资46.67亿元,完成对德盛的重组。宝钢德盛一期工程15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30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正在筹备中,预计今年开工建设,明年年底将形成300万吨不锈钢产能。到“十二五”中期,将形成400万吨不锈钢产能,年产值达600亿元。
“这个项目是福建省首个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民营企业与央企合作项目,也是国企与民企优势互补的深度合作。”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说。
德盛镍业原由民营企业福建武钢集团出资设立,该集团拥有利用高炉冶炼180万吨不锈钢的生产能力。去年12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福建省与中央企业项目合作洽谈会上,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武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重组福建德盛镍业有限公司,以“股权转让+注册资本增资”的方式取得德盛镍业70%的股权。据悉,这是宝钢首次与民营企业合作重大项目。
今年3月18日,福建省与宝钢集团在福州签署《福建省·宝钢战略合作协议》,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在罗源湾北岸正式揭牌。这也是国务院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后,福建省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
宝钢德盛犹如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
目前,华能集团已选定罗源作为大型火电项目建设地,华能与宝钢合作建设热电联产(供电)项目,即自备电厂,双方将于近期签署合作协议,宝钢德盛还计划建设新码头,配合二期工程。
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的领头羊,宝钢为何选择福建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表示,罗源湾紧邻不锈钢用户密集区,区域内产业主要集中发展钢铁、石化、港口电力基地等,宝钢在此发展不锈钢产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德盛镍业掌握低品位镍矿高效提炼关键专利技术,这也是宝钢看好合作的基础。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不锈钢生产企业,德盛镍业看中的是宝钢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在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领先优势。
“推行低碳生产,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国民说。目前,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除尘技术,重点部位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生产用水全封闭、100%零排放;投资4000多万元的脱硫设施已建成,二氧化硫排放也优于国家标准。这家公司在环保方面投入很大,可以实现清洁生产。
此次与宝钢德盛的深度合作,使福建省钢铁产业迈向高端,高等级不锈钢原料将为福建省炼油、化工、机械工业装备、食品、医疗机械装备等先进制造装备提供支撑。
随着双方携手打造全球最大绿色不锈钢生产基地,将带动下游产业聚集,未来将形成产值超千亿、多种所有制企业互利共赢的产业园区。据悉,福建省有关部门将联合宝钢集团组织人员赴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中的太原、佛山、无锡等地,研究制定不锈钢精品基地规划,延伸不锈钢产业链,打造集不锈钢深加工、物流、贸易为一体的产业基地。
龙头企业涌现、产业聚集,钢铁龙头企业纷纷涌入福建,成为福建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福建钢铁产业链也将随之完善。
投资50亿元的漳州开发区首钢—凯西项目已开工建设,将建成年产100万吨马口铁及高端板材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工业产值160亿元,销售产值200亿元。鞍山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100万吨冷轧板项目为福建省汽车、家电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台资也将目光瞄准了福建省钢铁行业,台湾台塑公司在漳州投资18亿美元的福新特钢项目将于年底建成投产。
6月15日,工信部正式批复省政府和鞍钢集团,原则同意鞍钢集团与福建三钢集团联合重组方案。据悉,此次重组拟在宁德建设千万吨级大型沿海钢铁项目。
大型钢铁项目的陆续落地,将进一步整合福建钢铁企业,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为福建省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奠定基础。
简评:加快产业向高端转移
加快海西州先进制造业发展,要加快产业发展向高端化、企业向高技术化迈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
福建省需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钢材的需求将大幅增长,但福建省钢材自给率不足70%,冷轧薄板、中厚板等高附加值生产资料产量较少,大部分需从省外采购或进口。
钢铁产业向高端产品转移,最终要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钢铁企业高端化竞争一定程度上本质上是技术实力的较量,宝钢是我国规模最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最大的钢铁企业,依托技术优势,与福建省民营企业重组是福建省钢铁行业优化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重要路径。
宝钢与德盛的深度合作,是两个不同所有制结构的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彰显了中央企业积极参与福建跨越式发展和海峡西岸建设的战略眼光,充分体现了福建民营企业加快转型的勇气和决心,预示着福建民营企业发展水平正在迈上重要台阶,将产生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