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崇明岛公路自行车赛:20年赛事深耕孕育奥运选手成就休闲体育“风景线”

日期: 2024-04-04 12:03:53|浏览: 55|编号: 4225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崇明岛公路自行车赛:20年赛事深耕孕育奥运选手成就休闲体育“风景线”

这几天,2023年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时隔三年,自行车赛事回到海岛,靓丽的体育“风景线”又回来了。

在比赛现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黄丽,这位来自崇明本土的自行车奥运选手如今已经成为崇明自行车赛的“代言人”。退役后的她,成为了大赛的解说员,通过电视屏幕,介绍着风景如画的家乡,推广着公路自行车运动的魅力。

黄丽是崇明土生土长的奥运选手——20年自行车赛的举行,培育出一个国际化的赛事品牌,也培养出她这个崇明第一位奥运选手。

办国际品牌赛事,培养崇明本土选手,推广自行车绿色运动——办赛之初的期盼,经过20年的积淀,如今一一变为现实。崇明这片自行车运动的热土,正在带动更多绿色休闲运动,蓬勃发展。

自行车竞技人才辈出

黄丽的成功,得益于崇明岛得天独厚的公路资源,让“因地制宜〞培养专业的自行车人才成为崇明体育发展新思路。之后,崇明体校开设了专门的自行车队,有不少本土孩子开始尝试这项运动。2002年,教练武文泽夫妇俩受到上海市体育局领导的邀请,邀请他们到岛上执教。天时地利人和,崇明自行车运动伴随着国际赛事慢慢兴起。

里约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中有三名崇明籍运动员的身影,他们分别是:黄冬艳、秦晨路、范阳。这些年的努力,自行车已然成为崇明竞技体育的拳头项目。

杭州亚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男子凯林赛冠军周瑜。

优秀的自行车运动苗子还在不断涌现:在前不久闭幕的杭州亚运会上,崇明籍运动员周瑜在场地自行车男子凯林赛项目中摘得金牌,今年24岁的周瑜是又一位从乡村田野走向世界舞台的崇明小囡。

目前,崇明已形成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上海市青少年自行车项目的精英培训基地,崇明已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三线、二线人才梯队,每年都向市、国家输送大量优秀后备人才。

生态岛骑游成为生活方式

和自行车后备人才一同“成长”的,还有自行车运动在岛上的兴起和发展:这些年来,崇明的高等级公路不断升级,花博会召开之后,更有地标公路全新呈现,给已经成气候的自行车骑游硬件条件“锦上添花”。据了解,崇明可选择的骑行路段很多,建成的贯通自行车绿道就有400多公里,骑行速度也能拉到35-40千米每小时,十分适宜。

上海ACC凯旋门骑行俱乐部成员杨琳说,自己虽然骑行才一年时间,但已经多次从市区来崇明骑行,每次来身心都在大自然中得到放松。她说,在骑行中,她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骑自行车最大的魅力在于你在路上遇到的人和风景,以及你和不同的人。”

近年来,崇明自行车运动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通过布局建设“一环、五圈、十五纵、多点”的休闲自行车绿道,将崇明的主要景点和自然风光串连起来,为广大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提供独特的骑行体验。

今年5月和9月,环崇明岛骑游大会和上海骑游节在崇明举行,每场活动都吸引到了长三角近千名骑游爱好者前来参与。骑游活动将骑行和旅游深度融合,串起明珠湖、东滩湿地等地标景点,让参与的市民在运动中一赏崇明美景,体验海岛风情。

生态休闲体育的后花园

绿色低碳的自行车运动,已经是引领崇明生态体育的“名片”,更像一把钥匙,打开生态岛体育产业的全新世界。目前,每年来岛健身休闲的游客已达到数十万,高端体育赛事对旅游产业的带动效果明显。

前不久,第六届上海(崇明)休闲体育大会开幕,老滧河上举行的皮划艇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岛内外150多名爱好者前来“打卡”。本届休闲体育大会以“活力休闲运动畅享生态崇明”为主题,与崇明自然生态优势相结合,通过“生态+体育”的路径,设置“水、田、林、路”4大板块和8大重点赛事活动,时间将持续至11月下旬。

因地制宜的多彩体育赛事,构建了职业赛事与群众性赛事相协调、覆盖全体人群的“金字塔”结构的体育赛事体系。崇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20多年的生态岛建设,崇明已形成非常好的生态环境,西沙湿地、明珠湖公园、森林公园、环岛水系等优质水路和道路等生态资源,为举办马拉松、自行车、铁人三项等户外运动提供优越条件。新兴赛事的落地,不仅能促进发展户外休闲体育,也能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产品,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新需要,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