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钢设计院 扫街日记:探寻双碑那一段历史

日期: 2024-04-09 03:04:18|浏览: 145|编号: 4465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重庆特钢设计院 扫街日记:探寻双碑那一段历史

扫街日记:探寻双碑历史 苏玉晓

作者简介:苏玉晓

历史文化爱好者

重庆文化保护志愿者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物巡查组成员

2020年8月9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我带领老街组文保志愿者探索双碑。 双贝原本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两千多年前,重庆先民在渝中半岛建城。 为了与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关中地区相联系,他们刚刚从渝中区三胜开辟了一条山河谷之间的道路。 通往陕西的主要驿道是郑北路。 到了明代,正北路依然重要。 要进入双北地界,必须要跨过一条小溪。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为了方便商旅出行,当地人修建了一座石桥,取名永胜桥。

永胜大桥现状

清道光年间,当地村民捐资在永胜桥附近新建了一条与正北路相交的步行道。 为了指明两条路的方向,詹姓人家在永胜桥路口竖立了两块指路石碑。 这个地方叫双贝。 双北的两个路标早已消失,唯有永胜桥还在。 抗战时期,两家大型工厂搬迁至此,一是嘉陵厂,一是特钢厂。 大量的人涌入了两座纪念碑。 永胜桥下的詹家河是嘉陵厂和特钢厂的分界线。 过了桥,就进入了特钢厂区。 1953年,拓宽改建从沙坪坝三角区经双北至南充的渝南公路。 沙坪坝到双北的公交车开通后不久,人们开始沿路盖房,逐渐形成街区,“双北街”逐渐繁荣起来。

早上8点30分,从堆金村805终点站出发,第一站是刘伯高墓地,该墓地现已成为沙坪坝区不可移动文物。 刘伯高,重庆沙坪坝人,葬于双北堆金村附近的山坡上。 俗称刘家峰。 嘉陵江自东流向西,在堆金村前流向东北,汇入长江,环绕着刘氏墓群。 山前有一块巨石,名对金石。 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人在嘉陵江边淘金。 出来的金子堆积成山坡。 这里物产丰富,堆金村由此得名。 民国时期,这里是一片风景宜人、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 刘伯高墓地正面面临嘉陵江。 站在墓前,眺望远方,眼角滔滔江水尽收眼底。 墓碑中央上方刻着天堂三个大字。 墓碑上的铭文清晰可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的日期。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弄清楚刘伯高是谁。 只听附近老人说,他是当年双北首富。 抗日战争时期,他捐献了大量的金钱和物资,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他的墓地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刘伯高墓园现状

“极乐国”三个大字清晰可见

刘伯高墓地文保牌现为区级保护文物。

沿着泥泞的路继续前行,路边有一座不太高的纪念碑。 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是我被上面的文字吸引了。 听当地老人说,原来是修建防空洞时牺牲的工人的纪念碑。 铭文有些模糊,有时间的痕迹,矗立在青苔杂草之中。

1875年,嘉陵集团前身龙华制造分公司在上海成立。 1932年“一月二十八”事变后,工厂迁至河南省巩县、湖南株洲。 1938年,工厂由株洲迁至双北,更名为军事部兵器工业管理局第二十五兵器厂。 它制造子弹、木柄手榴弹等,成为中国主要的军工中心。 该工厂还有一个昵称“年午农场”。 1939年至1942年,为躲避日军轰炸,修建了40座窑洞工厂。兵器工业管理局25厂的所有工厂都在防空洞内。

许多工人在建造防空洞的过程中牺牲了生命。 为了纪念他们,这里立了一座纪念碑。 如今,兵器工业管理局第二十五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在建造防空洞时牺牲的工人的纪念碑

兵器工业管理局第25兵工厂文保牌(感谢文保志愿者刘锡刚提供照片)

兵器工业局第二十五厂为庆祝抗战胜利颁发的纪念章

防空洞内兵器工业管理局25号厂房

防空洞现状

在嘉陵江对岸,在今天的大竹林一带,有三个防空洞,是两江新区不可移动文物。 如果不是被列为文物,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对岸的军工局第25兵工厂的弹药库。 可见,为了躲避日军,他们想出了东攻西打、引虎离山之计。

兵器工业管理局第25军械厂弹药库(感谢文保志愿者戴雨辰提供照片)

1953年4月1日,工厂定名为国营451厂。 1958年6月,工厂定名为国营嘉陵机械厂。 1979年,嘉陵实施“军转民”战略,研制生产民用摩托车。 当年9月15日,国内第一辆民用摩托车嘉陵CJ50下线。

全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嘉陵CJ50现藏于重庆工业博物馆

自1981年起与日本本田公司开展技术合作,是我国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摩托车企业。 与日本本田公司签订摩托车《技术合作合同》。 1987年,“中国嘉陵集团”成立。 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技术进步评价中心授予“中国摩托车之王”称号。

与日本本田公司签订摩托车“技术合作合同”

嘉陵摩托车生产线图片

嘉陵工厂苏式厂房

嘉陵厂苏式建筑家庭区

嘉陵厂文宝牌

1988年,嘉陵工厂在厂区内修建了嘉陵怡园别墅,又称挂榜山公园,供员工休闲娱乐。

公园的老照片

公园依山而建,紧邻嘉陵江。 挂榜山有一个传说:当地有一位穷书生,努力读书,考中了进士。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努力学习,当地人把这个地方称为挂榜山。

嘉陵怡园山庄又名挂榜山公园。 当时是收费的,工厂员工0.5元,外地游客1元。 公园后门的“售票柜台”和“入园信息售票柜台”的字样很有年代感。 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人们排队入园的热闹景象。

嘉陵怡园后门现状

售票台上的三个大字很有年代感。

公园后门售票处的入场说明

2012年,嘉陵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璧山。 但无法移走的是对嘉陵的记忆和感情。

随着重庆“两河四岸”总体规划的实施,沙滨路将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滨江景观带。 在挂榜山公园路段,沙滨路将以隧道的形式穿过公园,将公园的防洪堤和河岸融为一体,扩大公园空间。 期待公园的新生活!

中午打卡双北最受欢迎的老蝇馆——羊笼蹄花汤

据说是30多年的老店了。

厨房和用餐区是相连的,所以这就是苍蝇餐厅的环境。

吃完午饭,我们加快脚步,经过永胜桥。 永胜桥曾经是一座古桥。 不幸的是,它多次被洪水冲毁,又多次在原址上重建。 不过,你可以看到永胜桥上雕刻的水位。 永胜桥应该也算是一条老街吧?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母亲在这条街上经营一家小生意。 在我的印象中,沿街店铺的门都是一片片紧闭的木门。 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被时间磨平了。 由于路过的行人较多,出于安全考虑,社区这几年对台阶进行了整修,脚下的青石板路已经消失,但沿街的一些商铺仍然使用传统的木门。 高高的台阶上还有一家豆腐茶馆,有点网红流量茶馆的味道。 那种感觉,或许这就是烟花的味道? 今天永胜桥有一个菜市场。 我们在附近住了很多年了。 无论搬到哪里,我们一直喜欢到这里买菜。 妈妈说,她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是集市了。 这里很热闹,当地的菜农都喜欢在这里卖菜。 妈妈说,她吃惯了这条街上当地菜农的蔬菜,现在大棚的蔬菜都不合他胃口了。

永胜桥休闲村(兼茶馆)图片

豆腐坊茶馆图片

永胜桥菜市场图片

永胜桥水位线图片

当地人都知道,永胜桥下的詹家溪是特钢厂和嘉陵厂的分界线。 过了永胜桥,就进入了特钢厂区。

关于特钢厂的回忆,我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因为我是特钢的孩子,我的爷爷、父亲都是特钢人。 今天我就简单说一下这个曾经被誉为西南工业之母的重庆特钢厂的一些往事。

从重庆磁器口古镇到双北詹家溪的嘉陵江上,曾经出现过一座航空母舰大小的巨型钢铁厂,名叫“重庆特钢厂”。 整个厂区横跨嘉陵江,横跨童家桥、磁器口、双北、京口。 、詹家溪等地,被誉为“十里钢城”,其前身是前国民党第二十四兵工厂。 抗战时期,该厂生产了大量手榴弹、地雷、82迫击炮弹、航空炸弹、中国步枪枪管、榴弹管等抗日武器。

建厂纪念碑及厂长杨继辉的照片(建厂纪念碑现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

当时詹家溪建厂的碑文称:“重庆钢厂,西南诸工业之母”。 它于1919年由蜀军北伐总司令熊克武创建,但由于各种原因拖延,创建并未成功。 直到1934年,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翔以督办善后的名义接任,陆续从上海运来机械设备。 重庆电力炼钢厂厂址由南岸苏家坝铜元局迁至双北。 1935年动工,1937年正式投产,是西南地区最早兴建的钢铁企业。 1935年1月,工厂由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器工业部接管,成立军政部兵器工业部重庆炼钢厂筹备处。 1937年,该厂生产了西南地区第一批电炉钢。 1939年1月1日定名为国民政府军事部兵器工业部第二十四兵工厂。 厂长是杨继辉,代号联光山庄。 为中国军队提供军用钢材,解决了中国产钨却不能产钨钢的问题。 该工厂生产了大量的航空炸弹、手榴弹、手榴弹和轻武器,为抗战前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 1940年至1941年,日军对工厂进行狂轰滥炸。 工人边扩产边生产,年钢产量最高达到4000多吨。

现在的厂区保存着许多抗战时期的厂房和隧道遗址,还有日本作为战败国向中国支付的空压机、苏联援助的冷拔机等各种大型机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厂主要生产特殊钢产品。 1979年至1985年,共研制新产品1491项,试制洲际导弹、通信卫星、核潜艇、航天钢铁产品,发展国防尖端科技。 其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厂划归西南军政委员会管辖,更名为“十二厂”。 后划归重庆市,更名为重庆第二钢厂。 1978年,再次更名为重庆特钢厂。 是国家秘密军工企业。

连光山庄历史信息

因炼钢与连光谐音,下属第一小学也因工厂原代号连光山庄而命名为连光小学。

特钢厂250轧机(现藏重庆三峡博物馆)

进入特钢厂区后,第一站就是特钢厂仅存的防空洞。 “人防”四个大字映入眼帘。 三个洞口现被保留作为人防降温工程。 今年由于特殊情况,没有开放。 洞口之间的距离比较近。 我们去了2号、3号洞口。站在门口,我们听到志愿者感叹,真是太酷了。 自然空调比空调凉爽。 我不想离开。 ! 爷爷曾经告诉我,工厂的防空洞很大,下面很长。 现在虽然只有三个开口,但是四通八达。 防空洞和厂区一样深。 就像一座地上的城市和一座地下的城市。 。

特钢厂现在预留防空洞第二个洞向公众开放,作为人防避难所纳凉。

“小妹妹,你快点长大吧,长大了就可以嫁给二钢了,三天吃一顿肉,五天理发一次。”

20世纪60年代重庆流传的一首搞笑童谣,反映了重庆特钢厂的繁荣。 特钢厂最辉煌的时候,有数万名员工,加上家属,总共有2万到3万人居住在这里。 当时厂里有自己的小学四所,中学两所,工人医院一所,电视台一所,电影院二所(还有一个工人俱乐部,因为也要放电影)。 就像一个小社会,还有足球。 运动场(球场坝)、篮球场(灯光球场)、娱乐楼(包括歌舞厅、台球室等)

短暂休息后,我带领部队来到原特钢厂的娱乐区,有俱乐部、电影院、娱乐楼、歌舞厅、体育馆(足球场)、灯光体育场(篮球场)等,这些地方都集中在一个区域。 一路上,我们首先来到了特钢厂的工人俱乐部。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去那里看了一场电影。 爷爷曾经告诉我,里面有一个防空洞的入口,可以通向现在用作人防的地方纳凉。 洞口,这个地方可惜了。 差点入选第三批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但后来被筛选掉了。 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但内部却已经改得面目全非。 改造后用作中老年人活动中心、大型麻将馆,因为特钢厂破产后,很多员工开始自谋生路。 在这里可以打发时间,喝茶,打牌,摆龙门阵。 整个体育场区域摆满了喝茶的桌椅。 甚至还上了新闻。 是重庆最大的露天茶馆。 后来又成立并改组。 这些茶馆位于周边地区。 商店,于是他们搬到了体育场坝周围的室内,比如俱乐部。 这些年来我想做的就是申请这个地方并尝试将其列出! 成为文物! 因为这个地方以前是工厂里开会、看电影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礼堂。 也算是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和回忆。

特钢厂职工俱乐部内部现状

特钢厂职工俱乐部现况

俯瞰特钢厂职工俱乐部(红楼)

特钢厂春节游园活动老照片

俱乐部对面,很少有人知道有一家电影院。 可惜的是,因为工人俱乐部也放映电影,与工人俱乐部的功能重叠,所以在千年时被拆掉了,在千年时又建了一个新的。 当时厂区内只有几栋高楼,但现在看来,这栋楼并不是很高。 但也许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在这座大楼建成之前,这里曾经是工厂里年轻工人的约会胜地。 空气中充满了爱情的酸臭味。

电影院拆除后在原址上修建的住宅楼图片

体育场大坝旁边的旧书摊

旁边的文化墙上,挂着特殊的钢铁时代和一些老照片。 边框周围都是管道,工业风格十足。 中间,绿色管道包围的四个数字2307非常醒目。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2307。意思是,当年作为一家军工企业,为了保密和与外界沟通,地址有一个代号,特钢厂的代号是Box 2307.

2307年特钢

走过工厂员工休闲娱乐区,我们路过特钢设计院。 现在重庆特钢设计院的红色大字非常醒目,清晰可见。 特钢设计院的大楼比较新。 它建于20世纪90年代。 当时厂里的工程师和大学生都在这里工作。 一楼现为东华医院中心门诊,楼上办公室为东华医院实习生宿舍。 特钢设计院后面有一栋红色的老房子,据说是典型的苏式建筑! 这是工厂以前的车队,是公路货物运输的起点。 小时候,这里停过很多卡车。 还有三个巨大的防空洞口通向工厂内部。 现在防空洞已经关闭,红房子现在出租给私人作为仓库。

特钢设计院正面

特钢设计院及车队红房子现状图片

沿着工厂路的林荫大道,我们来到了团结坝社区的苏式家庭区。 外墙已经翻新,漆成了红色,不过这栋房子的外墙颜色之前也是红色的。 这是特钢厂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件。 苏联风格的民居。 它坐落在一片斜坡上,上下交错。 屋内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都是房间。

感觉就像宿舍一样。

团结坝社区苏式家庭区现状

苏式家庭区旁边就是特钢厂的宾馆楼。 今天去的时候,已经是一堆废墟了。 2020年6月28日被爆破拆除。幸运的是,今年4月,我路过,拍了几张照片。 当时看门的人就说,要拆了,要拆了,门口的大花瓶已经搬走了。 哎,可惜这房子修得这么好,附近的市政道路建设公司暂时在里面施工。 可惜这个地方被拆了。 它建于20世纪90年代。 据说,大人物来厂视察工作时都住在这里。 酒店一般人进不去,一般能进的都是工厂的领导。 特钢厂破产后,这里逐渐变得冷清。 小时候,我无数次路过这个地方,但从来没有进去过。直到今年六月,这里才被爆破拆除。

2020年4月特钢厂酒店大楼最后一张图

当时,特钢厂还拥有自己的水、电、电信、电视台。现名为重庆xx沙坪坝公司特钢分公司

国网重庆沙坪坝公司特钢分公司

重庆燃气集团沙坪坝公司特钢分公司

重庆水务集团沙坪坝公司特钢分公司

中国电信重庆沙坪坝公司特钢电信分公司图片

特钢厂电信大楼仍在履行职责,外墙上仍可见“崇特电信大楼”大字。

崇特电讯大楼

继续往上走,特钢厂的湾湾大楼也是一座红砖建筑。 这是工厂的办公楼。 我不知道这座建筑的真实名字。 我只知道老百姓叫它湾湾楼。 据说,这也是苏州湾湾大厦。 风格,我猜房子的形状好像转了个角,形成了一个L形,所以叫湾湾楼吧?

特钢厂湾湾大楼现状(正面)

特钢厂湾湾大楼现状(背面)

湾湾楼对面有一座绿屋。 附近看守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将通过爆破拆除。 我不知道这座建筑的名字。 我只知道一楼以前是食堂,楼上好像是办公楼。 ? 门口还挂着东华特钢的厂务公开牌。 它破烂不堪,难逃被拆毁的命运。

湾湾楼对面有一座绿屋。 附近看守的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将通过爆破拆除。 我不知道这座建筑的名字。 我只知道一楼以前是食堂,楼上好像是办公楼。 ? 门口还挂着东华特钢的厂务公开牌。 它破烂不堪,难逃被拆毁的命运。

绿色办公建筑现状

厂务公开专栏

两栋大楼中间,是地铁一号线呼啸而过,轰隆隆作响。 但我知道,这是重庆特钢厂的一号门,俗称沂门钢。 当年有多少员工从这里出来,人来人往。 欢声笑语不断,但现在唯一的声音就是地铁驶过的隆隆声。

沂蒙港老照片

帖子的当前状态

走过了那么多地方,这些只是特钢厂生活区的一些历史见证。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扫街的重点区域。 这里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也是我每个月必去考察的地方。 它是兵器工业管理局第二十五厂旧址。 我说过,这是沙坪坝区最险恶的国家级保护文物之一!

如果不是毁掉了废墟墙上的四处文物,附近的施工队可能挖三遍、五遍、两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现在已经保存了,但是不知道以后用来做什么。 这里破败不堪,杂草丛生,只有一些废墟,与周围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

兵器工业管理局第二十五厂旧址文化遗产匾

原兵工局第二十五厂现状(正面)

兵器工业局25厂旧址现状(航拍)

2016 年会是什么样子

2023 年的夏天会是什么样子

抗战时期,二十四兵工厂不惧日机狂轰滥炸,一边扩建一边继续生产。 其最高年钢产量达到4000吨以上,为抗战时期的重庆军工企业提供了大量优质特钢。

同时,该工厂还充分挖掘潜力,直接生产军工产品。 先后生产航空炸弹、手榴弹、榴弹发射器等轻武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危难时默默支撑着民族工业的脊梁。

兵器工业部二十四厂拆除前的旧址及四个烟囱

我军尚未停下脚步,继续向特钢厂旧址进发。 现仅存原厂区南侧三组21座工厂和6座砖烟囱。 厂房空置、废弃。 1935年文化创意园建成后,等待它的重生。 厂房很适合拍摄工业电影,但环境有点脏。 保存下来的厂房是区级文物,也是我每月巡查的文物点。

特钢厂文宝牌

特钢厂文宝牌

特钢厂旧址全景

最后一个地方就是网络上最火爆的隧道——渣滓洞隧道。 隧道的另一端就是四川铁路。 这些都是网红打卡的地方,虽然这里不是文物古迹,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条铁路。 这是特钢厂自己的铁路运输线。 厂内生产的钢材通过火车运出厂区。 ,堆放在大河沟货场,然后从大河沟站转运。 列车通过这条隧道,运往梨树湾货运火车站,然后再次转乘至全国各地。

渣滓洞隧道

时光荏苒,老地方历经沧桑。 昔日的十里钢城,至今仍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直到2005年,特钢厂工人堵塞212国道,堵塞道路后,特钢厂进行了改制,更名为东华特钢公司。 昔日的国有大厂存活了七年,于2012年彻底宣告破产。曾经走过辉煌岁月、为新中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重庆特钢厂,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意识。时代和城市的发展。 看法。 退出历史舞台。

不经意间的一声叹息,我们的扫街活动在灿烂的阳光下愉快地结束了。 文化保护志愿者采取了单独的方式,并期待下次会见他们!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