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尚未出清,库存依然高企!工业硅行情的“催化剂”是……
2023年是工业硅期货上市后第一个全年运行,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最高运行价18720元/吨,随后在库存压力和宏观压力下一路下跌至低点12270元/吨后反弹,反弹后维持宽幅震荡。从基本面来看,2023年工业硅行业整体呈现供需两旺的格局,上半年供给端主导市场,而下半年需求端将接管供给成为主导力量,供给端将提供节奏性协调机会。其中,光伏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成为工业硅的最大需求端,并带动工业硅需求持续增长消化产量的大幅增加。
展望2024年,分析师认为工业硅行业或将延续供需双增的态势,整体呈现供给宽松格局。行业总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对应硅价重心仍将走弱,但可能存在阶段性供需错配的机会,重点关注多晶硅投产节奏。例如受工业硅与多晶硅新建项目投产时间错位、工业硅季节性减产等因素影响,预计上半年供需格局或将略有改善,下半年或将重新进入宽松格局。
水电季节性变化对供应的影响将减少
2022年3月以来,工业硅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但并未出现产能出清的迹象,反而行业“高开工”成为贯穿2023年的主旋律。据SMM统计,2023年全国开工率维持在60%以上,11月开工率达74%,创历史新高。国泰君安研究院助理院长王荣分析,去年全年开工率高企的原因在于利润。虽然2023年上半年成本下降使得利润收缩减少,但低成本地区产能逐步扩大;下半年期货价格上涨后,给予西南硅厂合理利润空间,导致西南地区开工率大幅提升,北方工厂也逐步复工复产。
“工业硅仍是成本价产品,难以提供持续的高利润。”王荣表示,在经历2021年的史诗级行情后,硅厂资金实力增强,对成本的承受能力也提升。硅厂开工多表现为“只要有利润就开”,行业产能尚未出清;另一方面,行业内存在“僵尸产能”,如甘肃、广西、湖南等地,有利润就可以开工,提供供给的边际增量。
但由于工业硅项目投产不确定性较大,且年内工业硅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利润下滑,企业新增投资、扩建产能积极性明显下降,导致2023年工业硅产能投产不及预期,产量变化较大。据SMM数据,2023年工业硅规划产能近200万吨,但实际投产产能不足100万吨,实际产量更是少之又少。主要新增产能来自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北方地区。
“2023年工业硅过剩将实现,将导致硅价重心下移。6月份硅价一度跌破新疆产区生产成本;下半年硅价重心回升,新疆产区微利稳产,新增产能陆续投产。”广州期货研究总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静杰表示,硅厂开炉意愿很大程度上与行业利润有关。2023年产量变化较大,主要因为一季度产量超预期后,工业硅价格跌至部分企业亏损区间,检修减产企业增多导致二季度产量大幅下滑。下半年在产能释放和新增产能投放过程中产量再度回升,并在11月份创下历史新高。 据SMM数据,2023年工业硅累计产量达380.08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2023年11月工业硅产量为40.34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成本占工业硅生产成本近30%,市场更关注电力成本的变化。由于新疆地区火电生产成本较低且稳定,西南地区成本波动季节性明显,尤其是枯水期电价导致生产亏损。因此,北方产区整体盈利情况好于西南产区,开工率相对稳定。
“2023年上半年,枯水期电价、原料成本居高不下,西南产区开工率降至历史低位。下半年随着丰水期电价下调,利润恢复,企业陆续复产。但进入枯水期后,水电价格上涨,成本再次倒挂,企业陆续停炉减产。”王静杰认为,从2023年整体来看,西南地区全年生产利润率会比较低。同时,云南频繁限电、停产,设备受损较大。加之西南地区硅料企业以小炉为主,面临当地淘汰落后产能的制约,未来产能占比会有所下降。
据统计,2024年工业硅规划新增产能项目较多,行业或将维持大幅扩张,预计年内新增产能项目将达138万吨,大部分位于北方产区,西南地区增量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后续水电季节性变化对供给影响将减小。
硅胶更有可能成为市场“催化剂”
工业硅消费主要流向多晶硅、硅料、铝合金、出口。2023年起工业硅消费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受传统房地产、汽车消费疲软影响,硅料、铝合金、出口需求下滑;同时受光伏装机需求爆发带动,多晶硅行业大幅扩产,其需求量超越硅料成为最大下游消费流,也是拉动工业硅需求的核心增量。
据SMM预估,截止至2023年11月,多晶硅需求占比将高达45%,有机硅需求占比将降至24%,铝合金需求占比将降至15%,出口需求占比将降至13%,其他需求占比约为3%。
展望2024年,王静杰认为,随着整个光伏产业链降本增效的加速推进,光伏发展前景依然光明,多晶硅消费地位也将进一步巩固。王静杰解释道,一方面,由于2023年四季度大量新增产能项目上线,如宏源绿能、新环硅能、宝丰、中环合盛、东利光伏、齐亚硅业、鄂尔多斯等项目,随着产能逐步完成爬坡,预计2024年一季度将迎来需求的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2024年新增项目依然较多,规划产能超过100万吨,且多数项目已在建。 但在产能大幅扩张的背景下,也需注意多晶硅已然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引发新计划项目投产延迟、行业开工率下滑等风险。
据SMM数据,2023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及利润快速下滑,其中多晶硅再生料价格从2023年初的182.5元/公斤跌至12月中旬的63.5元/公斤,跌幅达65%。王荣认为,2024年上半年随着硅片产量的减少,硅料库存的积累,考虑到新增硅料产能的释放,预计3、4月份硅料价格还将继续下跌。
“结合2024年多晶硅投产计划,全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80万吨,同比增长19.3%,对应工业硅消费量224万吨。新增多晶硅产能大多将在第二、四季度投产,预计将提供一定增量工业硅消费,但实际投产节奏还需进一步跟踪。”王荣提醒,硅料价格下行趋势也会带来负面反馈,如新产能投产延后、产能减少等,需要密切关注。
从交易角度,王荣认为,由于有机硅与房地产板块、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市场对有机硅消费预期的变化也会反映到工业硅价格中,这也使得有机硅板块更有可能成为市场的“催化剂”。
有机硅终端需求疲软是2023年工业硅下游需求疲软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年初以来,房地产行业低迷、出口疲软拖累有机硅消费;下半年国家不断出台刺激政策,如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等,刺激终端需求缓慢复苏。
“根据有机硅开工率及新增产能估算,预计2024年有机硅单体产量约367万吨,同比增长2.3%,对应全年工业硅消费量约110万吨。”王荣表示,有机硅板块对工业硅的消耗取决于房地产板块的复苏和有机硅新增产能的投产进度,原计划2023年下半年投产的有机硅项目大部分延期,其中大部分延期至2024年投产,具体投产进度还是要看有机硅市场情况。
铝合金板块与出口板块方面,2023年均维持弱稳消费状态,承担稳定工业硅下游消费去向的功能。展望2024年,王荣认为,考虑到铝合金利润低迷,将维持较为刚性的需求型采购趋势。预计2024年铝合金消费工业硅约75.7万吨,同比增长1.4%。另外考虑到2024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放缓,日本、欧洲经济平稳增长,预计我国工业硅出口仍将维持弱势,全年出口量约56.3万吨,同比减少1.0%。
行业总库存处于高位
2023年上游持续高产也给行业带来很大的库存压力,但之所以没有对价格造成相应的负反馈,主要原因还是期货仓单的“蓄水池”作用。据第三方信息商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9日,国内工业硅社会库存35.1万吨,其中交割仓单库存23.7万吨(含仓单库存21万吨),港口库存11.4万吨。值得注意的是,仓单库存大部分为高钛级,真正能承接的下游是磨矿厂或者多晶硅厂。
“就目前仓单情况来看,约有19万吨仓单单位因期限结构被‘锁定’在交割仓,而目前西南、西北地区减产导致低品位硅料短缺,在硅料需求尚稳的情况下,受节前补货带动,硅粉厂转向采购‘旧仓单’进行原料补货。”王荣分析称,虽然目前仓单库存因期限结构被‘锁定’在交割仓,但一旦基差走强,期货、现货交易商获利平仓后,仓单将可交易。 当基差走弱时,对应的是2023年9月初行情的重演。“当时多头担心的是硅料增产带动的投机需求难以进一步提升以及11月底集中取消仓单的压力。与之相对应,目前多头的担忧依然是对未来多晶硅消费的悲观预期,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上涨空间。”王荣说。
展望2024年,王静杰认为,2024年工业硅仍将处于供需双增的格局,全年供应宽松,行业总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下半年现货库存向期货仓单库存流转,导致实际现货流通库存有所下降。随着四季度多晶硅投产项目需求释放,以及西南地区旱季减产,预计上半年将出现季节性去库存,库存压力或将有所缓解。但随着丰水期到来、西南产区复产及新增产能加入,预计下半年库存将再次积累,库存压力或将重现。
王荣也认为,2024年全年都将呈现供给过剩的局面,对应硅价重心仍将走弱。具体节奏上,一季度供给减少带来的高库存去化或将引发市场阻力式上涨,但上行空间不大;二季度随着工业硅新产能投产、多晶硅实现负反馈,供需相对宽松,对应硅价存在下行压力;而三季度受枯水期成本预期上涨影响,硅价或将企稳反弹并延续至四季度。
在此背景下,广州金控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程小勇认为,2024年的工业硅行业大概率会延续2023年四季度洗牌趋势的行业格局。“由于价格持续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倒闭或被大型硅企收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前十大生产企业的产量占比由2022年的近40%提升至2023年底的50%以上。从需求来看,硅料和铝合金变化不大,最大的市场仍是多晶硅市场,但经过一轮产能扩张后,我国多晶硅行业在2023年迎来产能过剩元年。” 程小勇解释称,基于装机需求,2024年150万吨硅料供应足以满足多晶硅行业需求,硅料过剩程度会比较高。因此2024年工业硅行业在产能过剩、价格低迷、成本竞争的情况下,仍将迎来洗牌,届时龙头企业仍将占据优势。
本文来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