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到底难在哪?

日期: 2024-08-21 10:06:52|浏览: 68|编号: 8977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动力电池回收到底难在哪?

“正规企业供不应求,产能闲置;地下炼油厂屡禁不止,浪费能源资源。”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坦言,铅酸电池回收率已达90%以上,是所有废旧材料中回收率最高的。但在实际回收过程中,还存在“成本倒挂”现象,企业经营压力很大,收入不够覆盖支出。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铅酸蓄电池领域,在电池回收领域也普遍存在着经济困境。

大规模电池退役

正规公司不能回收电池

铅酸电池是常用的充电电池系统之一,主要应用于两轮电动车和低速电动车。铅酸电池对环境的腐蚀性较强,退役后若不进行专业处理,将对土壤和空气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新能源汽车中广泛使用的动力电池——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例如,动力电池中的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等正极材料与水和酸发生强烈反应,生成有害的金属氧化物,改变环境的酸碱度。电解液腐蚀性强,与水或高温接触会产生有毒气体。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已刻不容缓。以使用寿命5-8年计算,我国自2020年起已逐步进入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阶段。相关人士预测,2020年至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到90.5GWh。未来几年这一数字仍将呈指数级增长。

目前,退役电池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二次利用和回收两种。二次利用用于储能、通信基站等领域,报废拆解可以提取有用金属元素回收电池。但目前从事电池回收的主体比较混乱,既有“正规军”,也有“小作坊”。所谓“正规军”,是指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也就是业内俗称的“白名单”。截至目前,共有27家企业被列入名单。

据了解,退役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我国已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但不少退役动力电池并未全面进入规范的回收网点,而是流向“小作坊”甚至个人,“正规军”面临无电池可收的尴尬境地。

存在“成本倒置”

问题直接指向财税支持力度

相比于“正规军”,“小作坊”不具备相关资质、工艺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甚至手工拆解电池,为何它们却成为实际回收链条中的主导一方?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小作坊”运营成本低,可以高价抢夺报废电池资源,通过反复转卖、哄抬价格,削弱正规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这些“小作坊”隐蔽性强,流动频繁,监管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

事实上,退役电池回收流程繁琐,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电池回收后要先进行检测,并根据不同来源、规格、性能、容量进行分类。锂电池回收高级研究员唐晓林指出,大部分“小作坊”只能拆解电池,萃取、化学处理等工序投入大、流程长,只能交给正规企业。因此,“正规军”与“小作坊”的竞争,集中在退役电池资源的争夺上。

为何会出现“退役电池资源争夺战”?归根结底还是机制问题。张天任直言,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财政税收支持。回收企业主要从电池销售、维修网点或者个人手中回收废旧电池,经营过程中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但在与回收企业交易时,需要按照一般纳税人标准缴纳13%的增值税,由于没有进项发票可以抵扣,负担过重。这也导致部分回收企业“散伙”,成为多家小规模纳税人或者个体工商户,以少交增值税或者个人所得税。部分回收企业甚至以“无发票销售”的形式,将电池卖给非正规企业或者地下冶炼厂。

退役电池回收缺乏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据了解,铅酸电池回收企业利润率较低;动力电池方面,三元电池中的镍、钴、锰元素均具有回收价值,经济效益好,而磷酸铁锂不含贵金属,经济效益差。张天任坦言,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企业在处置此类电池时,得到的产品销售价格有时低于加工费,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价。

警惕产能过剩

创新商业模式

针对当前的行业发展现状,张天任建议,政策应严格控制回收再生企业的准入门槛,严厉打击将废旧电池出售给无资质企业或没有处理能力的二手商的行为。

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针对受监管回收企业无进项发票问题,张天任建议对终端产品销售给予8%的增值税抵扣,缓解合规企业因购入无发票电池带来的加工成本压力。同时,针对磷酸铁锂电池加工“成本倒挂”问题,他建议给予回收处置补贴或税收优惠,标准为1500-2000元/吨,提高处置企业积极性。

业内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唐小林认为,如果原材料充足,碳酸锂价格在4万元/吨左右,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不会亏本。“不要再补贴了,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地进去,整个行业都会亏。”他还提醒,电池回收企业已经足够多,行业产能设计已经过剩,不宜鼓励大规模项目。

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财政补贴可能难以落地,电池回收企业的经济性问题必须通过降本增效、技术进步、规模化等方式解决。“回收100吨电池可能亏,但回收1万吨未必亏。”他进一步指出,行业亟待制定电池回收执法力度强的法规,通过法律来规范行业发展。同时,电池回收企业也要创新商业模式,比如车企牵头与电池企业、金融机构、回收企业等全产业链合作,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深挖电池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