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触媒催化剂 初中化学新教材与原教材的对比变化,超详细

日期: 2024-05-29 18:10:08|浏览: 72|编号: 7033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镍触媒催化剂 初中化学新教材与原教材的对比变化,超详细

教科书的变化

引言:化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P1:文字描述简化,图片更改(包括C919大飞机)

P2-P3:保留图1(增加制作工序及介绍),图2-5全部替换(商代四羊方鼎、西汉雁鱼铜灯笼、东汉酿酒画砖、天工开物局部示意图)。

文字描述中增加了“拉瓦锡等化学家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删除了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研究结论“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分子中原子的复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的表述,保留了“相继提出原子论和分子论”的表述

P4:图7-10替换为:高强度芳纶复合材料、碳化硅单反射器、国产航空发动机

P5:结论部分提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化学研究与应用更加注重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化学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提到绿色化学的概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主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实验1-1(删除胆结石及相关实验)(不需要结晶水合物的知识)

图 1-1:沸水

图 1-2:蜡烛的熔化(新实验和插图)

图 1-3: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新图)

图 1-4: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表述“石灰石”改为“大理石”)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变更前的实质

发生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改变的物质

变化后有新的物质生成吗?

(1)

液态水

液态水(水蒸气)

(2)

固体石蜡

液体石蜡

(3)

蓝色硫酸铜溶液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4)

粒状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新:方法指导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化学变化的例子:天然气燃烧、铁生锈、谷物酿造

化学变化的概念描述: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 化学和物理特性

“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放出光和热。” 改为“木炭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放出光和热。”

“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修改为“大理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

删除原教材P8最后一段:“比如,当气温升高时,——————————”

原教材P9表1-1数据保留4位有效数字。铝的沸点改为:2467;氧气的熔点改为-218.8,无色无味改为无色无臭。

练习与应用(所有问题均已更新)

主题 2: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

(顺序调整:先“进入化学实验室”,后观察和描述蜡烛及其燃烧;删除“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索”)

导入部分图1-6(原教材P11)替换为“中学化学实验室”

1. 进入化学实验室

当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了解实验室的基本布局,知道疏散通道和消防设备的位置。

在化学实验室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将“药品”表述改为“试剂”)

1. 使用化学试剂

图片:化学试剂柜已发生改变

危险化学品标签:图形已更改

(1)使用固体试剂

新插图:用镊子取药

(2)使用液体试剂

思考与讨论:删除“4.倒出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量筒读数示意图:加上“瓶塞”,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读数变为“66ml”。

2. 物质加热

删除原教材P21实验1-5“用火柴放入火焰中探究三层火焰的温度”

3. 仪器和设备的连接

4. 玻璃器皿的清洗

洗净的玻璃器皿应放在指定的地方,如试管应倒置在试管架上(新)。

探索:观察并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问题] 蜡烛主要由石蜡和棉芯制成。使用除味觉以外的感官,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烧时和熄灭后的情况。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新)

【实验】

(1)点火前:颜色、状态、形状、气味及描述气味。硬度、密度应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删除对水溶解度的判断)

(2)点火时:观察燃烧部位,描写火焰附近蜡的状态变化,烛芯的变化,以及火焰的划分。删除:测定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

(3)熄灭蜡烛,观察并描述蜡烛熄灭时的现象。用点燃的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还能再燃烧吗?蜡烛熄灭后,它的颜色、长度等与点燃前相比有何变化?

实验步骤

现象描述

(1)

(2)

(3)

【交流讨论】

(1)将填好的表格分享给同学,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更多,谁的描述更详细、更准确。与同学分享你的经验。

(2)关于蜡烛燃烧,你还能问什么问题?(新)

练习与应用(所有问题均已更新)

组织和改进

(从构建主题主概念、形成思路、提高认知等角度对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审查与改进

(练习根据单元内容及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及学业品质设计)

第 2 单元 空气和氧气

主题 1 我们周围的空气

引言:我们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呼吸感受到它的存在。那么,我们如何通过实验来确定空气的成分呢?(新)

1. 空气的成分

图 2-1 更换

思考讨论:根据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我们也可以粗略地测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由“课本实验”改为“思考讨论”,课本已告知实验注意事项及结论,只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讨论和讲解。

科学·技术·社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数字化测量实验(原理介绍)(新)

2.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1.氧气

图2-6 (减少替代) 动物和植物的呼吸 炼钢 医用气焊

2. 氮

图2-7(替换)制造氮肥、食品、充氮、保鲜、冷冻

思考与讨论:在氮气的物理性质中,数据保留4位有效数据,数据变化

3.稀有气体

液氦可用于创造低温环境。

图 2-8 (更换)氦气球照明霓虹灯

科学·技术·社会 利用氩氦刀冷冻治疗肿瘤(原理介绍)(新)

3.保护大气环境

全球变暖(已删除)、臭氧层损耗、酸雨也与空气污染有关。

图:空气污染(已删除)

信息卡

图 2-9 每日空气质量报告(图片替换)

主题 2 氧气

-219 氧气变成淡蓝色固体(“雪花”被删除)

实验顺序调整

实验 2-2: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实验 2-3: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实验2-4:铁丝在空气中烧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主题 3:氧气生产

简介:工业上,氧气一般是通过分离空气来生产的。实验室中,氧气通常是通过分解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来生产的。(新)

实验2-5的教科书已经告知了检查,安装,确定,计数,接收和验证的步骤。

图2-14 “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语句修改为“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信息卡:工业上如何生产大量氧气(提前定位)

探索: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中的作用

[问题] 使用双氧水制备氧气时,通常会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这是为什么? (新)

【实验】

实验编号

现象

(1)

(2)

(3)

表格只需要记录现象,分析和结论放在下一步。

【分析与结论】

(2)重复实验(3)的实验中,反应后二氧化锰有什么变化吗?(删除)

催化剂(也称催化剂)缺失

方法论指南:实验研究的总体思路(新)

明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论证→形成结论

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催化剂作用

例如:“石油炼制”替换为“合成氨工业”

新增:化学人物:闵恩泽院士(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

练习与应用(部分练习已更新)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及性质

瓶口处为磨砂面

跨学科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新)

组织和改进

审查与改进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背景图改为: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

引言:科学家通过实验、推理、假设和模型,不断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新)

主题 1 分子和原子

导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蔗糖可以分成小颗粒(新)

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例如:方糖放入水中会逐渐“消失”,而蔗糖放入水中也会逐渐“消失”

原教材P49图3-2、图3-3替换为:利用扫描显微镜获得的有机分子和银原子图像

研究方向:分子运动现象

【问题】如何理解分子运动?(新)

【预测】氨分子易溶于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推断氨分子的运动。(新)

【实验】表达:加入“滴答”

按照实验步骤而不是按照实验对象来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编号

现象

分析

(1)

(2)

(3)

【分析与结论】(新)

(1)你能解释上述实验现象吗?请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并将你的分析填入上表。

(2)结论:

通过增加压力和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新)

2.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科学、技术与社会分子探针(新)

科学史上关于原子的猜想与证实(原教材P63数据卡内容已前移)

主题 2 原子结构

1. 原子的结构(无变化)

2.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明确表述: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性质都与其原子的电子排布有关,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量。(新)

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标记获得或失去多少电子

3. 相对原子质量

原教材图3-14(替换后)

氧原子质量:由2.657×10-26Kg修改为2.66×10-26Kg(保留3位有效数字)

注:“碳12”改为“碳-12”,其质量的1/12约等于1.6605×10-27Kg(原为1.66×10-27Kg)

方法指导模型(物理、理论、符号模型)(新)

科学史上原子模型的演变(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逊蛋糕模型→卢瑟福原子核结构模型)(新)

主题 3 元素

1. 元素

1. 陈述:碳、氢、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在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新)

1. 删除数据卡: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2. 教材原图3-18:“氨”的表述在各种物质及其组成成分中变为“氨气”

2. 元素符号

1.超过一百种元素,以及它们所组成的几亿种物质,就会很麻烦。

2.删除教材原件:P61 图3-19:外国人不知道中文元素名称;图3-20:氧气的符号代表什么?

3.表3-3 部分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相对原子质量。列出了元素1-20(增加了锂、铍、硼),并增加了镍、锡、铅。元素由原来的27种增加到33种。

4.数据卡:以“qi”为前缀的元素为气态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新);图3-22 化学人物徐寿(新)

5.“探索:寻找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修改为“思考与讨论”(内容不变)

练习与应用(练习更新)

组织和改进

审查与改进

第四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节水与净水相结合)

背景图改为:西藏山南的冰川

引言:水与空气、氧气一样,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如何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水的成分如何表达?

物质的组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达。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新)

主题 1 水资源及其利用

内容简介:新增内容:“谁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你有没有想过,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水资源?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变成生活用水的?”

1.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删​​除:原教材P68数据卡:万物皆含水

2. 删除:地球上以各种形式储存的水总量数据

3.更新:原教材P69图4-2 地球咸水与淡水储量比例数据

4.更新:

海洋水储量率:96.53%;

我国水资源总量:3.0×;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103m3

5.删除:数据卡片:我国各海区海水所含主要化学元素

6.删除:原教材P70图4-4 世界人均水量及部分国家人均水量

7.更新:原版教材P70图4-5我国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数据

2. 保护水资源

1.陈述:保护水资源,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原意:节约用水),又要防治水污染。

2. 例如:工业用水再利用、采用节水灌溉方法、推广节水设备(新);

3.原教材P70图4-6 喷灌与滴灌(已替换)

科学·技术·社会调水工程图:都江堰、南水北调(新)

4.删除:水污染内容的描述与原教材P71图4-7工业中水回用和图4-8水污染源示意图。

5.加强水污染防治对保护水资源意义重大(新增)。水污染影响中删除“渔业生产”

6.删除:例如“提倡使用农家肥,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等措施

7.更新:原教材P72图4-11 污水处理工艺示意图(表述更加严谨,增加了“等”,并将最后工序“经消毒处理后排入水体”改为“进一步处理后排入水体”)

8、新增污水处理的意义: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对协调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管理,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7、原教材P71图4-9环保人员正在修复滇池环境修改为“全国首个村级污水处理厂,位于广东省”;

8.调查研究

新:①查阅资料,了解自来水缴费通知单上收费项目中阶梯水价的内容和意义。

②调查家庭用水情况,与同学讨论各种可行的家庭节水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水资源重复利用计划。

原教材P71图4-10 生活水费单已改为“自来水缴费通知单”

9.删除:原教材P72“讨论”部分内容及图4-12污水排放标准

3. 水净化

1. 从自然界的天然水中删去“井水”

2.明矾能溶于水,形成胶体物质,吸附杂质,使之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改为“明矾等物质能使水中悬浮杂质更快沉降,使水逐渐变清”(不要求明矾净水原理)

3.删除:原教材P76实验4-3:利用肥皂水辨别软水和硬水。

4. 删除: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煮沸

5.删除:原教材P77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练习与应用(练习更新)

主题 2 水的成分

1. 原教材第79页图4-23“检查氢气的纯度”中,删除步骤II中的“点火”表述。

2. 原教材实验4-5中“盖上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改为“盖上一个干燥的小烧杯”

3.删除:原教材P79“讨论”

3. 探索水的成分和变化

【问题】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通电后水会发生哪些变化?(新)

[实验] 内容无变化

【分析与结论】

1. 当通电时,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新)

2. 方法学指导:分类(新)

练习与应用(练习更新)

主题 3:物质组成的表示

1.化学式(含量不变)

替换:图4-27 化学式水的含义

2. 价位

1.思考与讨论:“编写有助于记忆的童谣、歌曲或广告歌;进行效价记忆竞赛等”改为“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

2. 补充思考与讨论:对可变价态元素锰的价态计算的考察

3. 例:硝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计算,换算为硫酸铵中氮的质量分数计算

练习与应用(练习更新)

组织和改进

审查与改进

实验活动二:探索水的成分与变化(新)

1. 水生成实验

2. 水分解实验

链接(点击蓝色文字)

请同学加入QQ群:

初中化学教师们:请添加我微信号并加我为好友,即可加入全国初中化学教师群(微信)。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