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日期: 2024-04-14 17:12:48|浏览: 90|编号: 4856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重点关注纳米酶的仿生设计和新性能的探索,发现铁硫纳米酶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并建立了基于纳米酶的仿生抗菌新策略,促进转化应用

1.纳米酶的合理设计与特性拓展。 继首次报道三氧化二铁过氧化物酶纳米酶后,根据天然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对纳米酶进行合理设计,使其催化活性提高到超越天然酶。 发现了纳米酶的多酶活性和低温催化性能,并提出了纳米酶过氧化物。 酶体人为模拟亚细胞细胞器的复杂功能; Aβ蛋白聚集体被发现是一种天然的纳米酶,不仅与AD的发生有关,而且将生物催化体系从蛋白酶和核酶扩展到纳米酶。

2、铁硫生物活性材料。 研究发现纳米铁硫材料(FeS2、Fe3S4、Fe7S8、FeS等晶体或类MOF结构)可以模拟铁硫簇的功能,并具有多种氧化还原酶活性。 其中,亚稳态硫化铁还可以响应亚铁的释放——多硫化物活性物质不仅调节氧化还原代谢和铁死亡,还可以通过多硫化物修饰影响蛋白质功能,在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方面。

3.纳米酶仿生抗菌新策略。 提出基于纳米酶的免疫细胞溶酶体中多种酶协同杀菌原理,快速高效消除多种耐药菌、生物膜()和胞内细菌,并发现和发现其介导的细菌铁死亡机制。澄清了,并将这种杀菌机制扩展到病毒和真菌。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米酶抗生素的新概念()。 在口腔龋齿、表皮伤口、肺炎、肠炎、胆囊炎、附睾炎、阴道炎、败血症等多种感染模型中验证了显着的防治效果。

4.纳米酶转化应用。 开展口腔龋齿和细菌性阴道病防治的临床相关研究,并向宝洁等公司转让专利; 建立纳米酶中试放大生产工艺,生产规模达到吨级,同时作为骨干,共同制定多项纳米酶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ISO标准,奠定纳米酶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ISO标准的基础。为纳米酶产业转型奠定基础。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