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吨危废物跨省倾倒暴露“地下黑市”

日期: 2024-05-01 01:11:34|浏览: 70|编号: 6181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2.3万吨危废物跨省倾倒暴露“地下黑市”

航拍钦州硫酸泄漏事故现场。资料图

来宾市一危险废物倾倒场。资料图

今年3月,位于桂东的广西藤县发现两起跨省倾倒危险废物事件。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近年来,危险废物跨省转运、倾倒事件频发。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广西环保部门共发现16起不法分子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或生活垃圾的事件,其中危险废物10起,总量约2.3万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转运至倾倒场的危险废物数量大,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且处置难度大。 业内人士期待加大源头防控和联合查处力度,遏制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一种顽固的疾病,永远不会消失

由于毗邻广东,水陆交通便利,珠江上游的广西成为邻省非法跨省倾倒危险废物的重灾区,多地遭遇“生态炸弹” 。

继3月8日发现非法跨境转移、倾倒危险废物后,广西藤县环保部门于3月中旬接到当地中和陶瓷产业园管委会举报,发现可疑车辆涉嫌在陶瓷园区倾倒不明废弃物。 随后,当地环保、公安等部门迅速介入。 梧州环保监测站对倾倒垃圾和嫌疑车辆上的垃圾进行了分析监测。 结果显示,堆放场6个样品和嫌疑车辆装载的10个样品均超出浸出毒性鉴定标准,被列为危险废物。

《经济参考报》记者3月底在垃圾倾倒场看到,垃圾倾倒区周围设置了警戒线。 现场还铺了一层彩条布避雨,相关部门挖了临时截污沟。 “你看,这里有很多黄色、黑色、棕色等颜色的泥土,涉嫌非法倾倒的犯罪分子此前曾声称这是种植果树的肥料,种植果树的肥料怎么会这么令人窒息?已经过去几十天了,还是有刺鼻的气味。”滕县环保部门负责人梁超荣摇头说道。 2016年以来,当地已发现4起跨省倾销案件。

事件发生后,广西环保厅、梧州市政府官员赶赴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环境灾害。 随后,滕县环保部门积极组织专业机构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当地公安部门也立案调查。 目前,涉案人员15人已被逮捕,其中林某新等9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经查,犯罪嫌疑人受利益驱使,于今年2月从广东省江门市走私含镍危险品至滕县倾倒。

3月28日至31日,自治区、梧州市、滕县三级环保部门以及梧州市、滕县公安部门赴广东省江门市某企业经调查取证,确认该公司产生的废物中含有危险镍。 废物方面,经核实,转运至滕县的危险废物也来自该公司。 数量为14辆卡车,近800吨,其中2辆卡车被发现,没有及时倾倒。

记者了解到,2017年7月至11月,梧州市龙尾区新地镇、岑溪市大冶镇、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钦州市灵山县、恭城县等地发生酸性油渣残留,桂林市.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非法转移危险废物来自广东省。

2016年以来,广西已发现跨省倾倒危险废物总量达2.3万吨。 来宾市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等地发现从广东非法转运危险废物堆放、倾倒、填埋。 发现数量惊人。

来宾市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朱胜雄告诉记者,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不法分子多次选择当地偏远村庄倾倒。 “在来宾市所辖香州县一村,在村民不知道倾倒物是什么的情况下,不法分子欺骗当地村民,称这些危险废物是可以用来种植果树的肥料,另外,我们还给村民支付了一些处理费,这也是好事。最后,挖坑的时候,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村民觉得不对劲,就打电话给村民。随后,我们进行了全市范围的排查,最终发现总量约为9000吨。”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自治区环保部门获悉,除来宾市外,广西其他地方也发现多起非法倾倒危险废物及事件。 2017年6月30日,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政府接到群众举报,爱群村有人非法提炼重金属。 当地环保部门会同公安部门立即展开调查。 现场留下污泥200公斤、部分废地毯和少量硝酸。 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将广东番禺某珠宝厂约2吨污泥、废弃地毯非法转运至灵峰镇爱群村焚烧提取有价金属。 经监测分析,残留废液为危险废物,现场还残留有废硝酸、废氢氧化钠溶液和酸性废水。

2017年7月,梧州市环保部门接到举报,龙尾区新地镇回龙村罗寮集团堆放场露天堆放垃圾约800桶,重约200吨,并暂存。铁桶或塑料桶中。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梧州环境监测站采样监测,部分桶中镍含量超出危险废物浸出毒性标准。 经调查取证,该批垃圾来自广东省。

2017年9月,岑溪市环保部门接到举报,称大冶镇板磨村有一处非法炼油加工厂。 该厂内储存了约300吨疑似废矿物油、废树脂等原料。 初步确定该批次原料来自广东省。 郁南县调至此。 经梧州环保监测站调查采样发现,部分样品镍含量超标。

2017年11月15日,桂林市恭城县环保部门在虎尾工业园区查获一起废旧线路板非法跨省转运处置案件。 经查,该公司涉嫌从广东省非法转运废电路板、废电线进行焚烧、提取金属等。 现场查获废电路板、废电线34.3吨,冶炼废渣6.14吨,金属合金9.68吨。

业内人士表示,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倾倒事件屡屡发生,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危害和处置压力。 同时,危险废物从发达地区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倾倒是危险废物跨省倾倒的一个明显特征。 珠三角地区多向周边广西、湖南、江西等地转运倾倒,长三角地区危险废物转运倾倒较多。 流向安徽等地,为环境安全敲响了警钟。 据来宾市有关部门调查,上游生产企业负责人后来承认,其曾将危险废物从广东运至1000多公里外的陕西省进行倾倒。

记者从自治区环保部门获悉,由于社会影响恶劣,公安部等部门已立案查处来宾市“3·14”危险废物跨省转运倾倒案,钦州市“5·12”浓硫酸泄漏事件、贺州市巴布事件。 全区“6·9”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倾倒案件联合挂牌督办。 这三起案件造成广西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

地下黑市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违法成本低、黑色产业链隐蔽等因素,全面有效监管仍存在困难,导致危险废物跨省倾倒屡禁不止。 最终“非法获利,老百姓受苦,地方政府买单”。 。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集中处置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广西壮族自治区固废和化学品环境管理中心主任黄英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危险废物产生量和监管危险废物种类有所增加,但监管力度还存在差距。沿海省份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较强,危险废物集中利用。 处置能力供需失衡,导致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处置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负担沉重。 一些企业侥幸从事非法处置。

巨大的利润催生了“​​地下黑市”。 “广东等地正规处置危险废物的成本较高,每吨5000元左右,但非法地下处置可能每吨不到1000元,价差巨大。如果有利润,就有利润。”层层非法倾倒,形成了‘地下黑市’。”广西环保厅负责人魏杰红说。

长期参与处理跨省倾销案件的梧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政委陈玉平和滕县公安局民警罗媛说从以往查处的案件来看,非法跨省倾倒产业链有人专门联系“货源”,有人联系司机运输,有人确定倾倒地点,有人专门联系“货源”。不少人环保意识淡薄,与外地人勾结,形成利益链条。“一些卡车司机觉得从广东退回空车很可惜。 一些中间商利用司机多赚钱的心理,联系司机或船东,要求他们运输货物。 当到达指定地点后,有些司机发现根本联系不上约定的联系人。 ,我得找个偏僻的地方把它扔掉。”

同时,一些非法小、散、烂、污染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无法通过正规渠道处置。 一些地方淘汰落后技术和违法企业监管力度不够。 黄英等专家表示,广西多地发现的跨省倾倒危险废物,不少是非法炼油产生的废物,其企业非法存在。 这个制作工艺也是落后的,国家几十年前就给了。 虽然严厉打击、取缔,但这些非正规的社会污染源却始终疯狂存在。 例如,来宾市“3月14日”跨省转移倾倒危险废物案中,上游违法企业收购社会废弃润滑油进行二次非法炼制,用硫酸清洗后作为非成品出售。 -标准油品。 此过程会产生大量酸性油渣。

“还有非法利用废旧轮胎进行炼油,也会产生大量污染。” 黄英表示,与正规工业源相比,这些社会源来源较多,每个点可能不会产生多少废物,但监管并不容易。 “像废机油、废润滑油这样有进一步利用价值的东西,提炼后仍然可以被不法分子牟利,所以他们就有动力进行二次加工。这些采用落后酸洗工艺的企业本身就是不正规的,他们的提炼过程也很不规范。”无法申报危险废物并通过正规渠道转运,再加上每吨数千元的处置成本,这些非法炼油企业会跳过后处理流程,随地倾倒,因为不划算。 ”。

目前,跨省非法倾倒行为隐蔽性较高,跨省联动机制尚不健全。 邻近省份之间经常有频繁的物流,废电池、废电路板等经常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 此外,无良企业产生的污泥、废渣的具体成分,用肉眼很难识别。 大多数倾倒地点位置偏远,导致监管部门很难立即发现。 朱胜雄表示,从调查情况看,倾倒地点多为人迹罕至的地方,甚至是深山老林。 无法想象一辆大卡车会开到那里。 “有些地方环保部门的车辆进不去,当地环保人员只能步行进去。那些地方太偏僻,可能一个星期都见不到一个人……”

多位环保人士表示,从目前的联合查处情况来看,跨省区的联合办案机制还不够健全,衔接配合程度还不够,这使得案件查处和涉案危险废物处置工作陷入困境。进展缓慢。

执法协同

记者从环保部门获悉,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在修订中。 在此基础上,广西将加快完善地方立法,从法律层面加强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和震慑。 此外,广西与广东已签署联防联控协议,共同加强监管,但仍需加大力度,尽快形成合力。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严厉处罚。 广西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副队长王建岭等业内人士建议,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并将其纳入企业信用体系。 “现在企业都非常重视征信,否则会影响贷款。建议加强对危险废物生产单位、运输单位的征信管理。同时,违法案件的公示一定要到位,让无良企业知道自己的利益,让群众熟知,杜绝侥幸心理。”

其次,继续加大源头监管力度,切断利益链条。 危险废物产生省份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源头监管,加快淘汰酸洗等落后工艺,严厉打击小、散、腐烂、污染企业; 对跨省非法转运、倾倒危险废物的“地下黑市”及其连锁链条,要严肃查处。 查处、打击破坏环境犯罪,加大震慑力度,严厉惩治破坏环境犯罪行为。

三是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 实行省际会商制度,便于危险废物监管工作及时沟通协商。 同时,督促涉案违法企业将跨省非法转移的危险废物运回产地进行无害化处理。 “环境违法行为发生后,当地政府和涉事企业应及时支付相关处置等费用,避免危险废物长期堆积,引发次生环境灾难。” 梧州市龙尾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四是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机构布局和奖励报告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危险废物的增加,正规处置机构的短板亟待弥补。 同时,人民群众是环境保护的“千里眼”和“耳朵”。 要充分发挥悬赏举报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两省边境地区等重点防控地区落实和完善悬赏举报,让违法分子无处可逃。 从而保护绿水青山,遏制环境违法行为频发的趋势。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