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的中亚班列“青岛号”也曾遭遇“揽货难” 经济+

日期: 2024-11-11 09:04:23|浏览: 29|编号: 1089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固执”的中亚班列“青岛号”也曾遭遇“揽货难” 经济+

央视新闻:上合组织峰会在青岛举行,青岛成为继杭州、厦门之后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个窗口。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节点城市,青岛于2015年开通了跨境中亚班列“青岛号”,三年来青岛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指挥着满载货物的青岛列车缓缓驶出站台,一旁的火车站站长邢方民十分高兴。中亚班列开通三年来,他风雨无阻地陪伴着青岛班列。

青岛胶州站站长邢方民介绍,该列车由46节车厢组成。主要承运来自日本、韩国的汽车配件,包括生活用品,还有来自非洲的茶叶、马来西亚的食品等商品。它到达阿拉山口,然后分发到中国。亚洲五个国家。

邢方民说,2014年初,中亚班列刚刚试水,当时发运的货物基本无法装箱。从事货运代理工作的冯梅松对此也深有感触。火车刚开通的时候,他就到处乞求公司走这条路线。

“由于班列的运行时间和路线不固定,我们的班列需要到工厂、企业取货,但业务量还很小。”货代公司工作人员冯梅松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不仅货代人员感到无奈,而且由于航线不固定,运营成本高于海运,很多企业只能期待中亚快递。

公司代表周超表示,由于我们的货物对时间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无论火车有多好,我们都不会上车。

为提高青岛班列竞争力,铁路部门与海关联合定制铁海多式联运方案:报关流程先进,放行时间缩短,货物可直接出境清关后国家对运费制定了优惠政策。许多企业已经尝到了好处。

俄罗斯商人安德烈在胶州开设了一家管材厂。随着中亚班列日趋成熟,他们每月至少有30个标准箱的产品,发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安德烈说,以前海运需要35到40天以上,但现在我们的产品20天就能到达莫斯科,22天就能到达圣彼得堡。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我们的班列已经从单一的线路发展到了横跨东西南北的网络。也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贸往来。我们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魏学伦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